新闻
-
第四届中国淋巴瘤病友大会在京圆满举行
2024年8月4日,由淋巴瘤之家、广州市红棉肿瘤和罕见病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淋巴瘤病友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不仅是一次病友间的温馨聚会,更是一场汇聚患者勇气、医学智慧、多方力量的盛会。约500...
-
@全体毕业生,这4万份打包胶带为你送上毕业祝福!
蔓蔓日茂,蝉鸣渐起,夏日正当时。 拨穗礼成,当毕业典礼徐徐落幕,也宣告着大学四年的故事将要落下帷幕。在这个充满意义的时刻,淘宝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菜鸟驿站,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毕业生们精心准备了4万...
-
发布三份重要研报!第三届数字信任大会成功召开
构建AI驱动的数字信任新生态、探索数据治理和伦理的新实践、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新机制……6月15日,第三届数字信任大会暨ISACA中国2024年度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会议伊始,ISACA全球副总裁SteveMole表示,随...
-
拥抱春天,品味精彩人生,开启五一假期之旅!
春日繁花盛景不可辜负,现在的北京春和景明,春花竞相绽放,“踏青赏花”成为市民旅游出行和社交讨论热点;赏花景区、出行的选择更加丰富,多样化赏花模式“吹暖”春日旅游热潮。 清凉谷景区 密云清凉谷景区的山桃...
-
家佳康安心守护,国家队运动员年夜饭不简单
【2024年2月2日,北京】家佳康从2019年开始成为“体育·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报保障产品”,一直为运动健儿们提供安全、健康的肉食保障。正值2024巴黎奥运会备战周期,家佳康携手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在农历小年送上...
商业
-
北京乐成学校师生共赴三星堆探秘之旅,感受中国文...
秋意渐浓的九月,北京乐成学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9月24日,该校中、外籍师生一行人怀着对中华文明的好奇与向往,前往参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这也是北京乐成学校秉承“文...
-
花香漾京城!巨鹿金银花品鉴会在泰安里文化中心成...
2024年9月21日,北京市西城区泰安里文化中心的弄堂SPACE内,一场以“金色流年 银聚满堂 花漾年华”为主题的巨鹿金银花品鉴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活动由巨腾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京城年轻消...
-
“至上生活”携手全国体育冠军,共启健康焕新之旅
近日,互联网大健康领域新兴实力品牌“至上生活”与全国体育冠军周燕成功签约,达成深度合作。这一强强联手,不仅为上门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开启了健康与美丽融合的新篇章。 为解决现代人群压力大、身体亚...
-
助力全面绿色转型,打造低碳幸福“好社区”
8月28日,中建低碳幸福“好社区”产品发布在沪举行。中建二局、万科集团合作开发的上海嘉定理想之地项目(嘉定未来城市项目)精彩亮相。作为中建二局低碳幸福“好社区”产品的首个落地成果,该社区将通过建筑被动节能与主...
-
第九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京举办
两岸青年同台共创 青春能量筑梦启航 第九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京举办 8月21日,第九届京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北京望京科技创业园启幕。本届大赛由北京台资企业协会、萃智指南者教育科技(北京)有...
京津冀|雄县京簧竹刻:源自清代宫廷的“竹象牙”
发布时间:2023/07/22 新闻 浏览:146
58岁的王乐修是雄安新区雄县张岗乡张二村人,号雅斋主人。到今年为止,王乐修从事京簧竹刻技艺已经整整四十年了。
在京津冀历史文化底蕴的滋养下,地处京畿腹地的雄安新区孕育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簧竹刻是河北省级非遗,因作品色泽沉稳,古朴光润,又被誉为“竹象牙”。一个“京”字,鲜明地显露出这项技艺与北京的深厚渊源。
王乐修向本报记者介绍,京簧竹刻出自清代宫廷,由此得名。这项技艺在乾隆年间最为盛行,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一位宫廷艺人流落至雄县,被村民王庆田收留。为感谢王庆田的帮助,宫廷艺人将身负的竹簧制作技艺传授给王庆田。于是,这门独特的技艺便在雄县扎下了根,传至王乐修已是第四代。
一件精美的文玩珠宝盒,四周雕着宝相花和寿字纹,顶部是龙凤呈祥图案。京簧竹刻的工艺十分复杂,这件不大的珠宝盒,王乐修也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京簧竹刻的材料虽然来自竹子,但又与常见的竹刻竹雕不同。将毛竹、楠竹去皮,刮去竹肉后,留下的一毫米左右厚度的竹内层部分就是竹簧。将竹簧片晒干、压平之后,贴在各种形状的竹木胎上,京簧竹刻的雕刻才开始进行。像这件文玩珠宝盒,是王乐修运用浅浮雕分色技法制作而成的,整体效果具有层次感,格外美观。
王乐修介绍,竹簧的使用打破了竹子原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可方、可圆、可扁,在精雕细刻之下融入传统文化的韵味,作品栩栩如生。他时常向客人展示的一盏宫灯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在光影的映衬之下显得十分雅致,如果不经介绍,很难想象是用竹子做的。王乐修说,竹子“中通外直”,要让它变得圆润和弯曲并非易事,而这正是京簧竹刻最令他骄傲的地方。如今,这盏宫灯的姊妹作品已被河北省博物馆收藏,作为河北非遗作品的代表进行展示。
从事京簧竹刻四十年,王乐修始终致力于将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由于北方的气候特点,竹簧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发生开裂、虫蛀、发霉等问题,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王乐修摸索出了一套解决办法,为京簧竹刻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奠定了坚实基础。
“竹如人生,刻刀有命。每一根竹子都为艺术而献身,不怕开水烫,不惧刀具刮,终将竹簧奉献给人们。”王乐修说,匠人以刻刀赋予竹簧新的生命,使之经过千雕万刻成为绝世珍品,“经过数月甚至一年的精雕细刻,京簧竹刻技艺也在其中得到升华。刀工的修炼亦是人生的沉淀,尊重艺术,就是尊重生命。”
如今,儿子王雷继承京簧竹刻技艺,成为第五代传人,王乐修门下拜师学艺的徒弟也有二十多人,他还在保定理工学院设立了工作室。“雕刻艺术无止境,学艺必先学做人。”王乐修要求徒弟在学习雕刻技艺的同时也要学习传统文化,习练诗词书画,注重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王乐修深知,传统文化在当今的传承发扬离不开与现代元素的巧妙结合。在近些年的京簧竹刻创作中,他也非常注重创新,例如在作品图案中融入动漫形象,以京簧竹刻制作或搭配笔筒、温度计、包装盒等日常用品。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王乐修看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备受关注的当下,古老的非遗与现代创意元素结合是一条必由之路。
“四十年了,我只做这一件事。让京簧竹刻发扬光大,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王乐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