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苗药妻喜获国际殊荣:一场传统医药与现代外交的美...
2025年8月16日,北京秋高气爽。在利比亚驻华大使馆会客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医药外交"正在上演。厦门美莱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苗药妻喜"正式成为利比亚驻华大使馆指定用品,这一授牌仪式不仅是一个商...
-
“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文...
6月27日—29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亮相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多维度展示推介成都暑期旅游精品线路、经典场景和精彩活动,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约,诚邀广大游...
-
免费领自行车,朝阳龙湖北苑天街这里太火爆了。100...
📢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信用卡推广活动在我市北苑龙湖天街广场火热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此次活动旨在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同时推广信用卡业务,实现环保与金融服务的巧妙结合。 🚲 活动亮点抢先...
-
北京首届良田宝贝嘉年华 | 穿梭古今农耕奇境,开启...
2025 年 5 月 1 日至 6 月 2 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将化身一座充满惊喜的农耕文化乐园,邀您与孩子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探索之旅!北京良田宝贝嘉年华组委会匠心筹备,专为亲子家庭打造 “良田宝贝嘉年华”,带您...
-
《逐光十数载,湛华的辉煌蜕变之路》
在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传播领域,湛华传播机构犹如一颗初露锋芒的璀璨明星,自2007年创立之初,便毅然踏上了逐光前行的征途,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发展篇章。 回望创业...
商业
-
“品类升维之作”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爱玛乐臻CA900即...
从爱玛乐维系列,到爱玛乐享系列,近年来,爱玛在休闲电三轮领域可谓持续发力、精品迭出。9月25日,又一款爱玛休闲电三轮精品力作——爱玛乐臻CA900即将正式发布,将再次刷新广大消费者对于休闲电三轮这一品类的认...
-
新罗酒店及度假村旗下江陵新罗汇纹酒店盛大开业 ...
· 新罗酒店及度假村旗下生活方式酒店品牌新罗汇纹(Shilla Monogram)首度登陆韩国活力海滨之城江陵,这里以壮丽海景和丰富文化遗产闻名。 · 江陵新罗汇纹酒店是品牌全球扩张的重要里程碑,继成功开设了品牌旗...
-
“以调解之名,成和谐之美”:公信与调解深度融合,...
2025年9月9日,北京 —— 秋韵京华,丹枫迎秋。在这满载收获与希望的季节,一场为期两天的“以调解之名,成和谐之美”战略合作盛会于首都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与北京中峰天平数字科技有限公...
-
不宵禁的宋潮夜市、全域疗愈场景…濮院重塑古镇旅游...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引领下,健康生活理念进入“精养时代”,疗愈旅行”也正在为文旅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位于浙江的濮院时尚古镇,立足“身心自在是濮院”的疗愈差异点,将于9月20日推出“濮院织秋”主题活动——活...
-
德国头部宠食品牌animonda爱诺德再次登陆亚宠展 开...
2025年8月20日至8月24日,第27届亚洲宠物展览会(简称“亚宠展”)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举行。本届展会汇聚全球数千家品牌,共探宠物经济新趋势。德国头部宠物食品品牌animonda爱诺德作为展会的“老朋友”,再次...
京郊封控区乡村托老所 一家人与37位老人的互相陪伴
发布时间:2022/06/17 新闻 浏览:204
6月15日下午三点,59岁的托老所负责人李仲娥,到院子里找到了坐在轮椅上正在发呆的陈桂生。听说是要帮自己擤鼻涕,78岁的断臂老人陈桂生的眼泪就止不住了。
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芦庄村6月9日起被划为封控区。村里名为“安馨静养”的托老所的大门终日紧闭,而院子里的老人似乎没感受到外面的变化,他们照常一日三餐、早起早睡,早晚吃新鲜水果,定期打针吃药。在当地政府协调下,老人们需要的物资从来没断过。
托老所是十年前由李仲娥提议建立起来的,她为此放弃了继续承包100多亩菜地的计划。大她两岁的老伴儿做了护工,随后,“80后”的儿子儿媳妇也辞掉工作加入进来。就这么尽心尽力照顾老人们十年,前不久,他们一家人入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李仲娥和丈夫黄金成已经100多天没离开“二亩半地”的院子了。小院原先是酒店,当时酒店老板说连屋带院,总共面积有两亩半。李仲娥盘下来后,收拾成为托老所,最多时收了40多位老人。
疫情两年多时间里,有人已经离世,托老所则再也没收进一位老人,现在还有37位老人入住。有位老人在合眼的那一刻,也没等来家属。托老所大门打开,灵车匆匆进来又走。“谢谢啊,他走了,你们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家属给李仲娥发消息说道。
生老病死,无人能够左右,但李仲娥只有一个念头:至少不能让老人被新冠病毒带走,自己的托老所,就是要成为永远不能出现疫情的地方。
两年多了,托老所日常管理一直严格,老人的家属朋友的走访、慰问和探视受到严格限制。家属送来的探视物品需经过层层消毒,在指定区域登记代转。公共区域更是一天三次消毒,卫生死角一个也不放过,对老人的健康监测比以往更加频繁。早晨五点的起床时间和晚上七点的睡觉时间,护理员们会特别关注下老人身体。对糖尿病人的修脚工作,李仲娥会亲自上手。
托老所里的时间像是凝固的,小院里总是安静异常。午饭后的休憩时间,护工们把老人从屋里请到轮椅上,再把他们推到院子里看盆景看天气。大多时间,他们就在自己的轮椅上沉默地坐着。护理人员的视线不时投向每张轮椅上。
“我们两口子有三个多月没出去了。”李仲娥在接受记者视频连线的采访中,总被一些琐碎工作打断,“我和老伴儿忙点没啥。像疫情这样的‘非常时期’,我们托老所还能一切如常,这个有政府的特别照顾,也有家属们的信任。”
让村里的长辈们晚年不太孤独
李仲娥人生中要办托老所时,已经49岁。当时她和丈夫商议,乡村里老人多,他们的子女很多时候无暇或无力照顾,要是能给大家办一个托老所,就能让村里的很多长辈们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人们晚年不那么孤独,“其实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等我们老了,也住进自家的托老所里。”
事实上,这也是她第一次创业。她在小学二年级辍学后,一直在村里种地、打零工,直到2012年,小孙子出生,她在家帮忙带孩子,在带小孩中忽然萌生了一个创业想法,要建一个机构,能专门照顾那些不能自理的人。
陈桂生是怀柔区琉璃庙镇前安岭村的村民,他早年失去了胳膊,一生未娶,是李仲娥托老所开张后的第一批入住老人之一。当年,陈桂生生病就住院了,老伴儿黄金成就连续在医院里伺候他21天。有病友当时还问陈桂生:“这是您儿子吧?真孝顺!”
“我就对他说,您就把我当女儿。事实上,我最后也和您女儿一样,给您养老送终。”李仲娥给陈桂生聊天解闷的时候,白发苍苍的陈桂生总忍不住落泪,“人一老,就跟小孩一样,心容易触动。”
李仲娥的托老所实行收费制,因为性价比较高,顾客不仅有村里的老人,还有几位是城里的老人,但大部分都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少数老人能够完全生活自理,晴天的时候,三两成群,在院子里打扑克牌、玩“老虎吃小猪”那样的儿童游戏,有的老人年轻时候学过音乐,就领着大家唱歌。“每当老人唱歌的时候,全体护理人员,还有当观众的老人,就热烈鼓掌。那个时候,院子里还挺热闹。”
李仲娥快要60岁,第一次见那么漫长的疫情。头一年她也害怕这病毒肆无忌惮,但一工作起来——帮老人擦身、换纸尿裤、协助大小便、洗澡,就什么都不怕了。
“我们帮他们养老,他们其实也在拿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陪伴着我们。我也说不出来什么感觉,就觉得,挺有意义的。”李仲娥说。
大家庭里每个人都重要
托老所的护理人员,有将近一半来自外省份。甘肃人范芬芬今年53岁,她曾经是北京主城区一家医院的护工,懂一些基础医疗知识,能帮老人拍背吸痰、清理褥疮。她已经五年没回甘肃老家了,把托老所当成了第二个家。
李仲娥起初也完全雇佣本地人做护工,可是很多本地护工坚持不了太多时间,就离开托老所了。“来我们托老所的老人,七十多岁都是年轻的,基本上都八十多岁了。一些人觉得要天天照顾老人吃喝拉撒,就坚持不下来。”
儿媳妇张雪介绍,照顾老人有时候还有“风险”,有的老人精神有些紊乱,随意打人,“像有一次,婆婆正在干活,老人举着拐杖就往婆婆腿上敲,当时婆婆的腿立即青一块紫一块,疼到蹲在地上起不来。”
“还有一次,婆婆正在为一位老人穿鞋,老人突然之间打了婆婆一大巴掌,婆婆的脸当时就肿了。晚上婆婆躺在床上抹眼泪,泪水就把枕巾打透了。但第二天,婆婆还是跑到老人身边,帮着洗脸吃饭。”
张雪很佩服李仲娥,“很多老人家住农村,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婆婆就象征性收几百元照看费甚至不收钱,这点微薄的收入连平时的吃穿用度开支都不够,还要自己往里搭钱。但她从未想过放弃,一干就是十年。”
张雪和丈夫黄杰,在托老所里担任财务和采购工作,护工忙不过来就帮着照顾老人。“我这儿媳妇人可懂事,帮老人清理床单被褥、喂药喂饭,一点都不含糊。”李仲娥说,以后自己干不动了,托老所就交给儿子和儿媳妇照管,有他们照顾老人,自己放心。
李仲娥的左膝盖半月板破裂过,站的时间长了就腿疼。她在照顾老人的时候,自己也越来越老了,以前她自己能将一位老人抱起来,放在轮椅上,现在她抱不动了。“反正在他们面前,我还是闺女,还年轻得很”,李仲娥说话间,把手机镜头对准轮椅上的默默凝视夕阳的老人们,语气竟然有点调皮起来。
2022年即将过半,李仲娥家庭不仅入选“全国最美家庭”,家里还多了一个小孙女。她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快60岁了,但还挺有冲劲,想花点力气再提升一下托老所的服务质量,“加上37位老人,我们是个大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互相陪伴着、照顾着,这就是我觉着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