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珍珠山水 泉享户外 2023年延庆区珍珠泉首届户外运...
4月30日,以“珍珠山水·泉享户外”为主题的全年消费季启动仪式在延庆区珍珠泉乡珠泉喷玉主题广场举办,标志着2023年延庆珍珠泉首届户外运动消费季正式启动。活动吸引了众多户外旅游、自行车骑行、徒步等休闲运动爱...
-
世界高度,中国温度!四季沐歌携三大新品重磅亮相...
4月26日-28日,第25届山东(济南)国际供热供暖、锅炉及空调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展会邀请供热产业品牌厂商共同参与,作为低碳清洁能源综合服务商、热泵行业领军品牌,四季沐歌携三大新...
-
对抗甲型流感 连花清瘟优势独特
据报道,当前一些省份或地区甲型流感已开始点状出现,随着气温渐渐升高和打工族流动加大,被感染的机率也随之增加。在大面积疫情刚刚过去的当下,人们的身体尚在慢慢恢复阶段,此时被感染的机率都高于平时,对于...
-
温馨提示:甲流来袭,家里备的连花清瘟很好用!
2月中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流感型别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根据国家流感中心2月2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一周继续上升,数...
-
2022西泠秋拍定档,2023西泠春拍津京征集启动
据西泠拍卖官微消息,因故延期举行的西泠印社二〇二二年秋季拍卖会,将于2023年3月13日至17日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盛大启幕。 本次西泠秋拍共推出27大专场,4500余件拍品,门类齐全、精品荟萃。在延续西泠拍卖...
商业
-
我爱我家23周年庆 三重豪礼感恩回馈消费者
5月15日,我爱我家迎来了23岁生日。为回馈一路相伴而行的广大消费者,“我爱我家23周年庆,三重豪礼送不停”活动在司庆当天正式全面开启,覆盖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郑州、常州和太原十个城市。 ...
-
住进每一种生活我爱我家发布全新品牌战略
5月15日,我爱我家集团在北京举行以“悦然址上”为主题的品牌战略发布会暨23周年庆,发布了“住进每一种生活”品牌主张及全新视觉形象,公布了数字化战略,并与第四范式合作启动行业首个房产经纪大模型。此外,我爱我家还...
-
我爱我家举办大地艺术展:邂逅15位“家人”,激发美...
“正好祖孙三人来看展,这个‘老王、小王、小小王的三世同堂’,太有亲切感了。”家住大山子的老王,看着在摇椅上玩得起劲的孙子,满眼慈爱。“我和男友都喜欢‘住进喜字临⻔的⽣活’这个主题,屋里的这对大牙刷真可爱。”小魏...
-
北京首场!「麻雀青年光影市集」在东方新天地启幕
北京首个以影像为主题和展示媒介的原创艺术市集-「麻雀青年光影市集」在东方新天地启幕。本次市集划分为摄影艺术和文创生活两大部分,在近300平米的空间内,将摄影、艺术、沙龙、文创、互动、Vintage等元素完美融...
-
“数版中国”小程序功能更新公告
尊敬的用户您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数版中国小程序的支持和关注。为了让您能够更好地使用,我们进行了一次版本更新,更新内容如下: 新增功能: 我的页面版权详情页增加了“挂售功能” 二级挂售详情页...
通车一年多,京礼高速的生态修复工作进行得咋样了?
发布时间:2021/08/13 新闻 浏览:158
京礼高速公路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工程,而京礼高速延崇段有很长一段路需要穿越松山自然保护区。尽管这条高速通车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围绕它展开的生态修复工程仍在持续。
目前,连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松闫立交桥南侧不远处的“华北第一高陡边坡”修复已经基本完成,原先裸露的沙土坡面如今已经铺满了绿色。
“华北第一高陡边坡”修复基本完成
在京礼高速上,最醒目的生态修复工程,当数位于连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松闫立交桥南侧不远处的“九级边坡修复”。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山体进行开挖,因此形成了这道边坡。”首发生态公司工程事业部副经理夏宇介绍,这道边坡海拔从780米到850米,坡高72米,共九级,因此被称为“华北第一高陡边坡”。
记者了解到,“九级边坡修复”工程是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进行的,首发生态公司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科研团队及多位生态修复专家,对施工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调查。以保护为前提,保留原有的基底,重点以“近自然”的原则,优选本地植被,减少外来植物对当地生态群落造成的入侵与危害。
由于边坡开挖后对山体破坏较大,基底为风化岩,没有土壤层,因此必须要先用一些坚固的结构将土壤固定住,然后再进行植被修复。记者看到,边坡上建有蜂巢状的混凝土结构,每一个小“蜂巢”里铺满了绿色的植被。
首发生态公司工程事业部副经理夏宇告诉记者,植被的选择十分考究,它们有的是新移植而来的,有的则是“回迁居民”。
“首选就是乡土植物,选用锦鸡儿、雀儿舌头、绣线菊等一系列本土植物,还原原有植被层群落,而且在修复中所用的穴栽苗,全部是土建开山前该区域原有的六道木、孩儿拳头、南蛇藤、野葡萄等原生苗木,进行采集并加以扦插培育,再移植回原处,减少外来植物对当地生态群落造成的入侵与危害。”夏宇说。
对于高速公路周边的生态修复不仅有“九级边坡修复”这样的明星工程,在公路高架桥的下方,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山体、植被的面貌也发生了改变。对于这些不那么显眼的区域,交通部门同样进行了彻底的修复。
经过一段时期的生态修复,在多次的周边环境监测后,夏宇和同事们欣喜地发现,这里的土壤性质和苗木成活率都有了明显的改观,松鼠这样的野生动物也时常光顾,野生的南蛇藤意外地出现在人工种植区域,在一些边坡上,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已经完全被绿色覆盖,人工的生态修复与自然环境正在实现有机的融合。
对于未来的生态修复成果,夏宇很有信心,“我们这里种植的以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有紫丁香、山桃、山杏、六道木,我相信一定能让大家在春天时看到满山的野花。”
通过降雨实验测试水土流失量
“在保护区里修建高速、养护高速是很具有挑战的工程,最大的难度就是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首发生态公司总经理助理关超告诉记者,基于这些原因,他们还打造了一个生态环保研发中心,为高速公路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和成果支撑。
这处生态环保研发中心就位于京礼高速延崇段的沿线,走进研发中心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室,在这里,一场关于降雨对土壤冲刷的对比实验正在进行。在屋子的上方是几排可以模拟降水的喷淋设施,随着系统开启,雨滴在电脑的控制下自然落下,同时为了模拟户外环境风的影响,喷头还按照一定的规律摇摆。
实验室的中心位置被伸缩隔离带圈了起来,两部装满泥土的实验装置被放置在正中央,它们被称作“人工侵蚀槽”,都按照一定的角度向下倾斜,在装置的下方还用一根塑料管接上了一个水桶,人工模拟的降水密集地落在两部“人工侵蚀槽”上。
“现在模拟的是暴雨的水平。这套系统可以模拟0-200毫米每小时,200个可变雨强,能够实现模拟小雨至特大暴雨的所有降水强度。”首发生态环保研发中心主任赵斌介绍,目前正在测试的土壤内加入了保水剂和黏合剂,可以保证植物生长效果,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边坡出现滑坡的几率。实验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人工侵蚀槽的坡度来模拟边坡坡度,最后再用塑料桶收集径流,经过称重检测就可以测算出水土流失量。
赵斌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们能进行许多实验和研发工作,还能验证新材料的使用效果,同时借助这些设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据了解,为了实现延崇高速的无痕修复,生态环保研发中心通过多年研发积累,以坡面生态和景观功能修复为目标,形成了包括抑草促灌技术、植被立体对位配置技术、关键物种组培技术、生态矩阵土壤基质技术、多孔质混凝土骨架技术和基于演替的坡面植被养护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在内的裸露坡面“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可实现坡面地形-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
高速公路上的雨水净化后将“回补自然”
从京礼高速的辛家堡收费站出高速后,能够看到一座互通立交,在它的下方有11个似乎并不显眼的大型水体净化池。其实,它们在桥区的雨水收集系统中承担了重要作用,同样也是京礼高速生态修复工程的参与者。
按照测算,在这一桥区,每年大概会形成约12万立方米的雨水,经过妥善收集、处理,可以完全满足绿化灌溉需要。
“由于汽车尾气、融雪剂的混入,高速公路路面上的雨水、积雪化成的水并不能直接利用,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区内,不确定的污染很可能威胁一些本土稀有物种的生存。”首发生态公司总经理助理关超说,因此,他们在这一桥区利用了智能化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集合雨水收集、净化、使用为一体,还可远程操控、监测。
对于桥区内的水,这套桥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采取了严格的净化措施,只有经过处理后,才会排向自然。雨水首先通过沟槽、管线被汇入蓄水池,经过逐级的沉淀、净化、消毒处理,将高速公路地表水中携带的融雪剂、汽油油污等净化后,才会被存入清水池,储藏水还可用于枯水期绿地浇灌,实现雨水的生态循环利用。
此外,记者了解到,从京礼高速的玉渡山隧道山顶到这一桥区的土坡被修建成了16节阶梯层,桥区内的雨水将逐级渗入土壤、滋润植被。按照30度的坡度计算,如果不采取措施任由雨水顺着山体的陡坡倾泻而下,大概有40%的水量会形成径流,大量的雨水无法均衡回补地下水,而将坡道改建成台阶状后,水的流速会明显放缓,只有约15%的雨水量会形成径流,而85%的雨水量能在16节阶梯层间逐级渗透,给植物提供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