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苗药妻喜获国际殊荣:一场传统医药与现代外交的美...
2025年8月16日,北京秋高气爽。在利比亚驻华大使馆会客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医药外交"正在上演。厦门美莱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苗药妻喜"正式成为利比亚驻华大使馆指定用品,这一授牌仪式不仅是一个商...
-
“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文...
6月27日—29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亮相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多维度展示推介成都暑期旅游精品线路、经典场景和精彩活动,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约,诚邀广大游...
-
免费领自行车,朝阳龙湖北苑天街这里太火爆了。100...
📢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信用卡推广活动在我市北苑龙湖天街广场火热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此次活动旨在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同时推广信用卡业务,实现环保与金融服务的巧妙结合。 🚲 活动亮点抢先...
-
北京首届良田宝贝嘉年华 | 穿梭古今农耕奇境,开启...
2025 年 5 月 1 日至 6 月 2 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将化身一座充满惊喜的农耕文化乐园,邀您与孩子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探索之旅!北京良田宝贝嘉年华组委会匠心筹备,专为亲子家庭打造 “良田宝贝嘉年华”,带您...
-
《逐光十数载,湛华的辉煌蜕变之路》
在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传播领域,湛华传播机构犹如一颗初露锋芒的璀璨明星,自2007年创立之初,便毅然踏上了逐光前行的征途,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发展篇章。 回望创业...
商业
-
一加发布全新一代「风驰游戏内核」 开启 165 超高...
9 月 26 日,一加游戏大会 2025 在北京举行。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宣布,一加将引领手机行业迈入 165 超高帧时代,带来最强 165 帧游戏首发阵容,与《三角洲行动》、《英雄联盟手游》、《王者荣耀》、《和平精英》...
-
“品类升维之作”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爱玛乐臻CA900即...
从爱玛乐维系列,到爱玛乐享系列,近年来,爱玛在休闲电三轮领域可谓持续发力、精品迭出。9月25日,又一款爱玛休闲电三轮精品力作——爱玛乐臻CA900即将正式发布,将再次刷新广大消费者对于休闲电三轮这一品类的认...
-
新罗酒店及度假村旗下江陵新罗汇纹酒店盛大开业 ...
· 新罗酒店及度假村旗下生活方式酒店品牌新罗汇纹(Shilla Monogram)首度登陆韩国活力海滨之城江陵,这里以壮丽海景和丰富文化遗产闻名。 · 江陵新罗汇纹酒店是品牌全球扩张的重要里程碑,继成功开设了品牌旗...
-
“以调解之名,成和谐之美”:公信与调解深度融合,...
2025年9月9日,北京 —— 秋韵京华,丹枫迎秋。在这满载收获与希望的季节,一场为期两天的“以调解之名,成和谐之美”战略合作盛会于首都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与北京中峰天平数字科技有限公...
-
不宵禁的宋潮夜市、全域疗愈场景…濮院重塑古镇旅游...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引领下,健康生活理念进入“精养时代”,疗愈旅行”也正在为文旅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位于浙江的濮院时尚古镇,立足“身心自在是濮院”的疗愈差异点,将于9月20日推出“濮院织秋”主题活动——活...
2023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具备向公众开放条件
发布时间:2022/09/16 新闻 浏览:281
(9月1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绿色建筑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剧院、图书馆、博物馆预计于今年年底基本完工,2023年底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
北投集团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公共建筑三星级标准对三大建筑进行设计、建设。三大建筑投入运营后,相比同类型未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公共建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07吨。
一体化施工,减少钢筋、混凝土使用
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项目总监、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介绍,三大建筑预计于今年年底实现基本完工并交付业主单位筹备布展。2023年底,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它们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亮相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北京市绿色建筑科技应用的最新典范。”
“我们创新性打破了以往公共建筑集群各自独立建设的固有模式,实现了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交通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一体化设计建设的模式创新。”他说,据测算,较之各自独立建设三大建筑的传统模式,采取一体化共构施工方式,可减少支护桩约1400根,节省钢筋约2180吨,减少混凝土约14500立方米,减少土钉墙面积约3500平方米。
加强区域“水弹性”,打造“海绵城市”
项目团队还将区域划分为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和地铁前广场三个汇水分区,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地、铺设透水铺装、设置与绿心公园连通的运河故道景观水系等,建成了一套滞蓄消纳、生态排水的雨水排除系统和自然河道系统,可达到50年一遇雨水不外排的设计目标,营造出了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据测算,三大建筑及共享范围内可调蓄水量约4.6万立方米,雨水每年回用量达约3万立方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约93%。”
项目还搭建起全生命周期的BIM智慧管理平台,避免了各专业之间的交叉碰撞,最大限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返工和资金浪费,节约工程建设成本979万元,节省工期50天。
引入可再生建筑材料
三大建筑项目建设体量大、造型飘逸独特、建筑材料种类繁杂。在建材选用方面,项目按照未来近零碳建筑的发展趋势,引入了多种可再生建筑材料。举例来说,剧院项目部分地上钢结构、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精装修木材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共采用可再生建材重约4.58万吨。
同时,城市绿心起步区整体采用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满足了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冬季供热、夏季供冷、生活热水及博物馆常年供冷需求。其中,地源热泵系统在满足三大建筑参观游览高舒适性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能源,实现了项目整体低碳、绿色、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节能减排目标,相较于“燃气锅炉+分体空调”的传统模式,每年可减少能耗折算标煤3800吨,系统节能率约45%。
图书馆部分采光顶用上新技术
陈宏达介绍,图书馆和博物馆两个项目中引入了光伏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作为能源系统的补充。在优先供应自身用电的同时,多余电量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实现了“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应用模式。
图书馆项目结合自身银杏叶片屋顶的设计风格,在每组“树冠”中间的天窗上安装了8组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铺设面积达960平方米。据测算,图书馆项目光伏玻璃装机量为160千瓦,年发电量为25.6万度。
图书馆项目首层“河谷”区域的采光顶上,创新应用了电子染料液晶智能调光玻璃的新型设备。调光玻璃的应用将智能控制技术与调光技术相融合,可将遮阳系数从0.45降低至0.28—0.32之间,延长文献保存期限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