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17万人狂欢,线上线下高能预警!嘉和一品的20岁生...
9月24日,老牌粥企嘉和一品,在密云郊区的“东方绿洲露营基地”,以户外“宠粉嘉年华”的形式,和17万线上线下的粉丝一起,迎来了20周年生日。 晴空艳阳下,丰富的草坪市集热闹非凡,露营帐篷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游...
-
「第一次19岁」——北京画美19岁鸟巢盛典耀世启幕
9月19日,北京画美19周年庆典,在鸟巢耀世启航,释放品牌力量,开启无国界之美,与全球共同见证画美的更美力量! 19|第一次19岁,再一次19岁 北京画美璀璨19载,2004年“登陆”中国,6935个日夜,乘风生长,不断赋...
-
9月9日-10日丨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
9月9日-10日,北京五棵松国际摄影文化苑将举办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 届时首届胶片摄影展开幕仪式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胶片摄影文化研讨会、各大品牌新品体验等同时...
-
热ྂ冒ྂ烟ྂ了ྂ,快来清凉谷防暑降温吧!
热҉热҉热҉热҉热҉ 全国各地都开启了“炙烤”模式 帝都甚至达到了历史同期高温的极值纪录 热浪来袭,高温不退 清凉解暑还得是玩水 清凉谷有超多刺激、解压、凉爽、欢乐的水上体验 帮你...
-
趣睡科技“走进8H床垫工厂”活动,拉近消费者距离
近日趣睡科技第三期探厂活动在宁波开展,邀请粉丝走进8H床垫工厂,活动圆满成功。趣睡科技作为互联网家居品牌,采取线上销售的模式,近期邀请粉丝线下到床垫工厂参观,探厂活动作为持续开展的一项活动。一方面让...
商业
-
冬奥床舒福德:以智能科技力量,让国人睡眠更健康
时值杭州亚运盛会,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亚运会第三次来到中国,落地数字之都——杭州。 从上月中国成都成功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去年北京成功举办的冬奥会,还有2008...
-
东方新天地“首展+大促”重磅组合 带热国庆长假消费
摘要: 中秋+国庆,即将迎来连续8天的长假,伴随着对这个“PLUS版黄金周”的期待,人们出游的热情不断升温,假期的购物清单想必也是逐渐丰满。对于商家而言,长假和换季双重节点,也是吸引客流、提升消费的主力...
-
“爱家购房节”八城同启 助力购房者圆梦安家
2023年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大存量房去化力度,近20城先后官宣落地“认房不认贷”等利好政策,因城施策满足居民居住及改善需求。9月7日中、农、工、建、交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相继发布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
-
满足客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要求,“跨越服务”整个期...
会展“金九月”开场,经济“晴雨表”升温。 就在9月初,便有两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顺利召开,中国的国际经贸展会矩阵仍然在不断扩容;而跨越速运则凭借过硬的品牌实力、快人一步的物流时效、有口皆碑的服务品质,两...
-
余仁生北京首家品牌直营店开业:品质坚守,服务延续,...
2023年9月2日,余仁生品牌北京首家直营店在朝阳合生汇商场正式开业。以中医药渊远文化瑰宝为基础,运用独特的现代设计美学,北京余仁生合生汇店重塑传统中医药概念,以现代化、个性化的表达全面展示了余仁生品牌理念...
九道湾的粮仓记忆
发布时间:2023/03/09 新闻 浏览:111
央视八套正在热播《情满九道弯》,这是继《情满四合院》之后又一部关于老北京生活的热播剧。九道弯胡同在北京哪里?又是因何得名?其实这条胡同应该写作“九道湾”,电视剧做了艺术化处理,去掉了原有地名的三点水偏旁。这片区域就在北新桥路口的东南,其周边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明代这里还曾是一处重要的粮仓,被称为“新太仓”。近四十年前,九道湾被搬上过屏幕,成为北京胡同的“代言人”。
1 纪录片中的九道湾
1984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35周年,由应小英担任导演,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片《老北京的叙说》,通过一位80岁的“老北京”的叙说,将他在这座古都里的所见所闻展现在观众们的面前,用老人家自己的话说,这些“所见所闻,确系历史的真实,没有一丁点儿虚构”。九道湾在四十年前的样子,被这部影片真实地记录下来。
“九道湾,听这个名儿就知道它不像一般胡同那样直直的。这儿小门小户大杂院多,住房拥挤,可是胡同里的事情却井井有条。”伴随着老人家的这段讲述,我们能够在画面中看到昔日胡同中排队买菜、打芝麻酱的居民,搭伴上下学的孩子,胡同里“遛娃”的家长,以及在自家院门前打扫卫生的大妈。“一清早儿,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老人们把家务管起来。退休的老人,各自在院里寻找自己的乐趣。”
彼时的北京城,还没有那么多私人小汽车,大家在胡同里的活动空间比较大,甚至在房前屋后还能看到小面积的绿化景观。笔者最近走访了九道湾周边的街巷,最为惊喜的一个发现,是这段近四十年前的影片中所拍摄的街巷格局,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有些街边绿化也得以保存到了今天。视频中四合院门口的小松树,如今已经有数米之高了,路北侧的几棵大杨树也依旧完好如初。笔者沿街遇到了聚在一起聊天儿的街坊,向他们问及这部纪录片以及片中的内容时,老街坊们都说知道,有的人还认出了片中卖菜的老大爷。
四十年的沧海桑田改变了很多,不过九道湾周边的格局没有太多变化,还是曲径通幽。笔者骑着车竟迷了路,不禁感慨这九道湾真的是像迷宫一般。“原先的四合院成了大杂院,原先的大杂院,东搭一个厨房,西搭一间小屋,院里只剩下走人的‘夹条儿’了。”片中所说的大杂院主要形成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那时很多居民开始在院子里搭建地震棚,后来有些就渐渐成了小房子。最终你盖一间,我也盖一间,住房紧张的问题稍微得到了缓解,但院子里的公共空间却几乎被占尽了,原本整洁的四合院变得满满当当,快到了没有地方下脚的境地。“九道湾,好多人家都这样,不缺钱花,有成套家具,有电器设备,就是缺房子!老街旧邻们说,如今这大杂院、这小胡同有点儿盛不下咱们咯!”片子的结尾讲出了胡同住房难的问题,也为后面讲述环境整治的内容做了一个铺垫。
九道湾地区没有规模比较大的宅院,而以小门小户居多,这和它的发展历史有很大关系。
2 昔日粮仓踪迹难觅
翻开明代北京城的平面图,是找不到九道湾这个地名的,相应的位置上标注着“新太仓”三个字。说起这个地名,住在周边的居民并不陌生,九道湾胡同向东不远,一条南北向、几乎贯穿了整个街区的胡同,至今还被称为新太仓胡同,在胡同的北口,前几年还修建了一座仿古式的牌楼,上书“新太仓”三个大字,喻示着其周边街区所承载的一段历史往事。
除此之外,在九道湾的西侧还有一条名为“西仓门”的胡同,再加上其南侧东四十四条曾经用过“新太仓南门”的地名,我们就能够在现代地图上隐约勾勒出这座昔日粮仓大致的范围:北至石雀胡同,南迄东四十四条,东到北沟沿胡同,西达板桥胡同(清代名为永宁寺胡同,以该胡同北口路西一座“古刹永宁禅林”而得名)。
单从一个“新”字我们就能看出这座粮仓的历史相对来讲没有那么悠久。与之相对的“旧太仓”,位于其东南方,朝阳门内大街路北,即元代的太庙旧址北侧。元大都时期这里即为粮仓,其功能多半和元太庙的祭祀有关联。新太仓建设完毕后,这座太仓便被冠以“旧太仓”的名字了。到了清代,旧太仓内修筑了三道墙,将一个大仓库基本平均划分为四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区域。其中最靠东和最靠西的两部分,分别被命名为南新仓和富新仓,并分别在围墙开有仓门。中间的两个部分,靠东的沿用了原有旧太仓的名称,仓门开在围墙的南侧,西边的则被命名为兴平仓,仓门开在了北侧。
笔者利用成图于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拼凑出了这座仓库的样貌,并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对仓库的围墙以及内部的水道网做了勾勒。说起这些水道,其功能主要是负责雨季的排水。粮仓最怕的就是潮湿,因此在雨水充足甚至是过量的季节,及时排掉存蓄下来的积水,对于粮食的保管至关重要。不仅是旧太仓,位于其北侧的海运仓和北新仓(利用元大都的崇仁行用库改建而来)院内,也同样是沟渠遍布。明代的新太仓内也应该有类似的排水沟渠,甚至直到今天原新太仓旧址东墙附近的胡同还被命名为“北沟沿”胡同。
到了清代,新太仓不再作为仓库使用并对百姓开放,人们便纷纷进入到旧有的仓房,沿着这些沟渠,在空地上修盖住房。从乾隆时期保存完好的仓库平面图来看,可供人们搭盖住房的区域不是很宽裕,因此在这一区域里没有大型住宅院落出现。
这也就为我们解释了上文提到的九道湾街巷的布局特点。不仅这里,附近诸如新太仓二巷等胡同,也都是弯弯曲曲的造型。之所以拐弯比较多,极有可能是古仓房院落中排水沟渠走向造成的。沟渠虽然已经填平,但其原有的布局却以如今这些曲折的街巷得以体现。清初新太仓不再作为仓库使用,原有的粮仓外墙、仓房、沟渠、仓门随着岁月的变迁而踪迹难觅了,但难得的是这一带的城市肌理仍然保存较好,原有仓库的四至尚比较清晰。
3 北新桥的桥在哪里
一提起北新桥,人们便会想到簋街、雍和宫、锁龙井……不过,一个重要问题是:北新桥的桥在哪里?
从北新桥地铁站C口出来,正对着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石雀胡同。这条胡同的特别之处在于很多人容易把它的读音读错,只有长期生活在这一带的老北京,或是对北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知道怎么读。这里面的“雀”字,发音是“巧”,而不是“确”。这和老北京称麻雀为“家雀(音巧)儿”是一个道理。这么解释,并不是说该胡同的得名和一只石头雕刻成的麻雀有关,实际上“石雀”其实是“石桥”的讹传,也就是说该胡同的本名应该是“石桥胡同”,这在乾隆年间的京城全图中可以得到印证。而这里所说的石桥,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新桥。笔者认为该胡同当年是正对着北新桥的,而且这座桥所呈的走向,应该是东西向的。
乾隆京城全图中北新桥周边已经没有任何河道或桥体的标注,这说明至少在乾隆年间,北新桥已经无存,而仅仅剩下地名了。据一些老人的口述回忆记载,清末北新桥东北把角儿的精忠庙前,还有一些桥墩构件遗存,但究竟是否为北新桥的遗存,有待考证。不过,从周边的地名如九道湾、板桥胡同等来看,这一区域的确存在过沟渠,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太仓的排水通道。
在石雀胡同的南侧,还有一条板桥胡同,这里为我们提供的信息是,在北新桥南侧,曾经还有过一座木板桥,这座木板桥应该是架设在新太仓的排水渠上的。从新太仓东侧有“北沟沿”的名称来看,仓库东侧有一条排水渠,是否可以猜测当年在西墙附近也有一道南北向的水渠,然后先在上面架设了一座木板桥,随着使用频率日增,桥梁的磨损程度逐渐加大,于是在板桥的北面新建了一座石桥,于是“北面新建的石桥”,到后来也就成为了“北新桥”。
北新桥路口东北角精忠庙里的一口水井,总能成为老北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锁龙井。
传说在建北京城的时候有一条蛟龙兴风作浪,使得这里成为一片苦海。于是刘伯温设计擒获蛟龙,并把它锁在一座桥旁的海眼里。蛟龙问刘伯温什么时候可以把它放出来?刘伯温回答道:“你就盼着这座桥什么时候旧了,你就能出来了。”然后刘伯温将这座桥命名为北新桥,意味着这座桥永远都不会“旧”,蛟龙也就不能再出来兴风作浪了。实际上,牵头规划建设北京城的是刘秉忠,并不是刘伯温,不过后者名气大,民间故事附会一下。
北新桥一带的商业老字号引人关注,东侧的簋街是一处美食天堂,南侧路东吴裕泰、稻香村、天福号,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延续了几百年的繁华。当年作为粮仓使用的九道湾、新太仓,如今周边仍然充满着人间烟火气,这也算得上是历史的一个巧合吧。
这里峡谷“九道湾”
郭冠荣
除了北新桥的九道湾,北京还有多个叫九道湾的地方,在京城东北方向距离东直门88公里的密云区石城镇,就有一个九道湾。相同之处是地形都是弯弯曲曲的,不同的是,密云的这个九道湾是个峡谷,峡谷中有河,风光十分秀美。
说到九道湾峡谷,首先要提到云蒙山。云蒙山是北京地区的名山,呈南北走向,山体庞大且险峻异常,形成年代距今已有1.23亿年,跨越密云、怀柔两区,主峰“小西天”位于密云区西部的石城镇,海拔高1414.7米。因为众多景观与黄山非常相似,也称“北方小黄山”,是京北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相传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鬼谷子曾在此山中修身养性,观天象、思天下,并传授兵法给孙膑、庞涓等徒弟,山上还有孙膑庙、鬼谷子山寨等遗址。
九道湾峡谷是云蒙山自然形成的一处较大峡谷,为东西走向,东起密云水库,西至云蒙山主峰,北靠双石控山,南倚斑马山。四周群山耸立,九道湾河蜿蜒其间。峡谷内植被丰富,奇峰幽洞,苍松翠柏,潭深瀑急,尤其以怪石居多,如龟蛙石、脚印石、卧龙石、令箭石、夫妻石、锁溪石、福石、神石等等,有的惟妙惟肖,有的嶙峋起伏,有的孤傲独立,每个都如刀削斧凿一般,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力作。
密云一带自古战乱频发。明代时为了加强京师北部的防御在此修筑长城。明长城穿越九道湾峡口而过,在其北侧有一个著名关口,叫鹿皮关,南侧则修建了五座敌楼。鹿皮关距离九道湾峡口处不足5公里,东西两侧为陡峭的山峰,长城依山势而建,从两山的顶部直插谷底,谷底为波涛汹涌的白河,是密云水库的两大水源之一。关口就建在白河西岸,河上架巨木为闸、岸边砌毛石为墙。关门较小,仅容一人一骑通过,易守难攻。这是古人巧妙利用地形以御敌的典型方法。远远望去,东西两侧悬崖峭壁上纹路纵横,色彩斑驳如鹿皮,因而得名“鹿皮关”。1971年,在鹿皮关外北侧的白河上,修建了一座东西长达百米的拱式大桥,因靠近鹿皮关而称“大关桥”。
南侧五座敌楼距离九道湾峡口处约两公里。五座敌楼建于山峰险峻之处,遥相呼应,因此得名“五座楼”。最高处的五号敌楼海拔九百余米,周边地势非常险峻,其靠外一侧均为悬崖绝壁。虽是长城,却不见敌楼之间有高大的城墙连接。原来这里根本不用建城墙,长城外侧陡峭的悬崖就像一道城墙,可以阻挡千军万马。五座楼也成了密云长城的独特风景。
九道湾所在地区还是平北著名的革命老区,附近分布着对家河、水川、小梁子、大涧、化水峪、莲花瓣、二道沟等十余个自然村。1938年冀东大暴动后,为开展冀热察区的抗日斗争,中共冀热察区党委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华北”三位一体战略任务。八路军曾两次试图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根据地,均未成功。直到1940年春,八路军晋察军区第十团在团长白乙化率领下进入云蒙山,开辟丰滦密根据地,率先来到峡谷内的对家河村,抗日的烽火第一次在九道湾点燃。八路军与当地百姓一起,依靠山深林密的绝佳地形,迅速开展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
丰滦密三县联合政府办公场所也隐蔽于九道湾附近的山中。1941年冬天,伪满和华北日伪军在丰滦密根据地疯狂实施“三光”政策,制造了东西、南北各长约120里的“无人区”,九道湾就在核心地带,生存环境非常艰苦,斗争非常严酷。九道湾附近村庄的百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与抗日队伍团结一心,广泛开展起了游击战、麻雀战,灵活有效地打击来犯之敌。
抗日队伍隐藏在深山里,没有房屋就住山洞和长城楼子,没有粮食就挖野菜、剥树皮,坚决执行党的“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指示。当地群众在山头插上“消息树”,白天情况紧急时,将消息树向敌人来的方向放倒,放哨的人远远就会看到。这些消息树被称为“树电话”,都设在又高又陡的山上,敌人恨透了但也无可奈何。
1942年4月,日伪军在云蒙山制造了震惊平北的臭水坑惨案,丰滦密联合政府沈爽县长壮烈牺牲,这令抗日军民与敌人斗争的信念更加坚定了。不久后,地雷的制造方法传入九道湾地区,当地军民广泛开展地雷战,在河岸边、土路上、石头下和院门边埋设地雷,效果奇佳。大家还根据山势地形,用上了踏雷、拉雷、串雷、子母雷、天女散花雷、水雷等各式各样的地雷,埋雷方法更是花样迭出、虚实莫测,使敌人吃尽了苦头。直到1948年底密云解放,九道湾地区的百姓才当家做了主人。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九道湾附近很多自然村搬离了深山区。
九道湾是云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地带,1995年被开发成为景区,即“九道湾大峡谷”,为国家AA级自然风景区,峡谷全长6.6公里,宽0.5公里,峡谷弯曲九道,包括月牙山、龟蛙石、叠水洞、奇凉界、王母浴池、清心瀑等78处天然景观。近些年,九道湾附近很多村民搞起了旅游,开起了农家乐,他们待人诚恳、厚道热情,再加上山水如画,备受京津市民青睐,成为市民周末郊游的好去处。密云的“九道湾”与北京城的“九道湾”遥相呼应,前者坐拥山水清幽,后者地处繁华闹市,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北京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