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秋国庆聚会“新”模式,一站式吃喝玩乐洗尽在北京...
北京水裹汤泉 一站式吃喝玩乐洗 到底是什么神仙生活 丰腴的大闸蟹膏肥黄满正当时 搭配鲜甜的椰皇就一个字: 绝 超10000㎡的空间肆意玩耍 简约ins艺术感让多巴胺疯狂飙升 水果饮料无限量畅吃 还能实现哈...
-
17万人狂欢,线上线下高能预警!嘉和一品的20岁生...
9月24日,老牌粥企嘉和一品,在密云郊区的“东方绿洲露营基地”,以户外“宠粉嘉年华”的形式,和17万线上线下的粉丝一起,迎来了20周年生日。 晴空艳阳下,丰富的草坪市集热闹非凡,露营帐篷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游...
-
「第一次19岁」——北京画美19岁鸟巢盛典耀世启幕
9月19日,北京画美19周年庆典,在鸟巢耀世启航,释放品牌力量,开启无国界之美,与全球共同见证画美的更美力量! 19|第一次19岁,再一次19岁 北京画美璀璨19载,2004年“登陆”中国,6935个日夜,乘风生长,不断赋...
-
9月9日-10日丨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
9月9日-10日,北京五棵松国际摄影文化苑将举办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 届时首届胶片摄影展开幕仪式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胶片摄影文化研讨会、各大品牌新品体验等同时...
-
热ྂ冒ྂ烟ྂ了ྂ,快来清凉谷防暑降温吧!
热҉热҉热҉热҉热҉ 全国各地都开启了“炙烤”模式 帝都甚至达到了历史同期高温的极值纪录 热浪来袭,高温不退 清凉解暑还得是玩水 清凉谷有超多刺激、解压、凉爽、欢乐的水上体验 帮你...
商业
-
北京,云冠橙来了!降温的日子里,一粒果子给你的拥抱
“有田就是有根有底蕴有文化,有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些技能,有我们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当你拥有这一切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变得很舒展,很自信,很享受你的生活。” —— 庄雅婷 作为餐桌的嘉宾之一,著名专栏作家、媒体...
-
一场格局与工致的对话,东芝与京城设计师共鉴居心...
从气魄雄伟的皇城中轴线,到精巧绝伦的京派建筑,地处六朝古都的北京,以传承千年的帝王气象孕育出兼具格局与工致的设计风格,也为在地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给养。 ▲活动合影 11月...
-
AIIC 2023思想之夜,国台贡献酒业创新突围哪些“方...
AIIC 2023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开幕式前夕,一场“晚宴”已将大会的广度与深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11月17日,AIIC 2023思想之夜暨国台·通达盛宴在海口举办,来自政府、产区、行业、生产、流通等领域的嘉宾代表齐聚一堂,...
-
东方新天地打造新能源充电桩品牌化 提供专业优质服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作为其重要的配套设施也日渐普及,虽然约有25万个自用桩广泛应用于居住区内,但令人欣喜的是各大商业项目也在逐步推进公用桩配置。 以地处北京核心区域的东方新天地商场为例,多...
-
多彩的中华民族—优秀摄影作品艺术展 在日本大阪隆...
嘉宾合影留念 2023年11月15日下午十五时,多彩的中华民族—优秀摄影作品艺术展在日本国大阪市大阪文化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驻大阪代表处的支持和指导下,由北京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农科院高建刚:每年开展小麦试验千余次,助力杂交小麦产业化
发布时间:2022/10/25 新闻 浏览:76
高建刚是近期北京遴选出的“北京榜样·支援合作先锋”中的一员。作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他从2017年3月至今,担任河南省邓州市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技术负责人,连续五年开展杂交小麦品种培育、种子生产与对口科技协作工作。
五年来,高建刚每年在北京和邓州往返十余次,下地次数比普通农民还多。他每年开展小麦试验1000余项次,五年累计制种15000余亩,在邓州播种、收获试验材料已有五个周期,足迹遍及7个乡镇,最远的乡镇距离市区四十公里,有力地推动了邓州科技创新、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在这里开展杂交小麦科研和产业化的工作,很值得期待”
邓州位于河南的西南部,是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也是我国产粮大县。邓州距北京约1100公里,在2019年之前,高铁网络尚未覆盖邓州,从北京过去要坐16-1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
2017年3月,经过近20小时的舟车劳顿,时年30岁的高建刚从北京来到了邓州市,建设国家杂交小麦项目产业化基地,开展杂交小麦品种培育、种子生产与对口科技协作工作。
杂交小麦的科学原理和杂交水稻相类似,但由于小麦基因组的复杂性,杂交小麦研究应用成为世界性难题,我国科学家及国际同行为此奋斗了近一百年,仍没有实现大面积应用。高建刚所属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较为成功地破解了该技术瓶颈——其核心材料属于光温敏不育系,需要特定的光温条件,此前一直缺乏理想的制种区域,限制了杂交小麦的推广应用。
高建刚从事杂交小麦研究近十年,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杂交小麦种子的生产技术研究,从安徽阜阳到河南南阳,在长期的一线工作中掌握了大量一手数据。经过严谨的试验和分析后,河南南阳盆地被确定为我国最适合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的区域。其中邓州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基础,在南水北调京豫战略合作的背景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邓州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建设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的合作协议》。
“这里自然禀赋很好,还有政策支持,在这里开展杂交小麦科研和产业化的工作,很值得期待。”这是高建刚到邓州时的想法。
种子生产环节十分关键,如果生产不出或者成本太高,都不利于杂交小麦推广应用。邓州小麦种植面积有200万亩,但种业方面缺乏优势,因此除了科研工作之外,高建刚还承担了对口科技协作工作,促进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
从2017年到现在,高建刚平均每年往返北京和邓州十余次,每个月至少往返一次,试验材料播种、杂交授粉等,收获时还需要在邓州工作一个月左右。“每个月都要出差,下地也比较多,总体来说比较辛苦。”
10月21日,就在采访前一天,高建刚还在基地和乡镇制种田里考察杂交小麦种子的出苗情况。“我得调查出苗齐不齐,苗不齐会影响后期的生育进程,进而影响种子的纯度。”前两天正值播种期,需要下乡,高建刚早上六点半出发,中午在地里将就着解决了午饭,晚上七八点才回到基地休息。
五年来,高建刚和团队成员每年开展小麦试验1000余项次,四年累计制种15000余亩,在邓州播种、收获试验材料已有五个周期,足迹遍及7个乡镇,最远的乡镇距离市区四十公里。
“我们需要通宵工作,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
“农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田间环境影响因素非常多,都得考虑进去。”高建刚表示,他也曾被一些无法控制的变量打得措手不及。
小麦种收季节是最为繁忙和紧张的时期,由于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特殊性,要保证来年种子质量符合标准,就必须在特定的时期播种,很多情况下需要克服自然环境如干旱、水涝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小麦收获的季节气温较高,容易发生降水情况,收获太早又不利于仓储,如果把握不好收获时机,容易导致小麦种子收获质量或存储质量不高。
比如小麦通常五月底六月初收获,正是雨季即将来临的时候,但下雨会导致小麦穗发芽,种子就无法使用。“有时我们需要通宵工作,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高建刚告诉新京报记者,五年中有两年,因为即将到来的雨水,高建刚只能和同事通宵达旦,收割包括基地试验田里的300亩麦子和乡镇里的数千亩麦子。乡镇里的麦子尽管有机械协助收割,但高建刚得一直盯着,他要把种子分门别类,根据调查结果分出不同的级别。
一个通宵下来,高建刚形容自己“脑袋闷闷的”。“天气随时在变化,前一周看的天气预报不够准确,无法预判,有时候小麦不够收获标准,天气又变了,就得随时调整。”高建刚说。
小麦调查收获的时期正值夏季,太阳暴晒,天气酷热,气温一般在35摄氏度左右,为避免被晒伤或被麦芒划伤,研究人员在田里时,往往需要在烈日下穿着长衣长裤,每天加班加点在地里工作8个小时左右,一天下来,全身衣服都会湿透。
“我们下地的次数肯定比农民多,虽然辛苦点,但健康,地里空气也好。”高建刚乐在其中。
新冠疫情也曾给对口协作工作带来猝不及防的阻碍。2020年3月,正值国内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邓州与湖北接壤,更是重点防控地区,但彼时也是杂交小麦制种中育性敏感的关键时期,需要田间取样调查,进行分级评判,有针对性地进行田间管理。高建刚和同事经过层层审批,克服重重困难,在单位的关怀下,携带防疫物资,做好防疫工作,奔赴邓州开展科学试验。
还有一些可以预见但短时内比较难解决的困难。比如对方言的不适应,政府部门办事风格也和科研单位有所差异。“但现在好些了,方言我能听懂百分之七八十,交流多了起来,相互之间也更加了解,办事也比较顺利。”高建刚笑着说。
除了个人的杂交小麦科研和生产任务,高建刚还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北京农科院每年约有50位科研人员到邓州开展田间试验,由于田间试验艰苦多变,加之在异地,容易遇到突发问题,高建刚需要根据大家的需求,尽量做好预备保障,并时刻准备应对紧急复杂问题,保障邓州杂交小麦基地科研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地条件好多了,品种推广区域也越来越大”
“现在基地的条件好多了,包括实验条件、住宿条件等。品种推广的区域也越来越大,刚来时,邓州杂交小麦种植面积是1000多亩,今年制种面积是8000亩左右,进展很大也很快。”这些都让高建刚感到很欣慰。
据了解,经过四年努力,基地已经选育出新一代杂交小麦新品种,并在北方不少地方推广种植。从2018年开始,杂交小麦种子已连续四年销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和新疆等北方小麦主产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
此外,杂交小麦种子还从邓州出发,远销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杂交小麦品种JM6-3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审定,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被审定的杂交小麦品种,被评为该国近年来表现最优秀的品种。2020年,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再获丰收。
杂交小麦种子的附加值比作为粮食的小麦附加值更高,高建刚及杂交小麦团队希望能把普通的小麦生产,做成杂交小麦种子生产,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杂交小麦产业链,带动链条内其他环节,比如加工、包装、农业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我们想通过我们的技术,在邓州或者南阳打造一个杂交小麦种子生产的区域,带动很多企业、农村合作社参与进来。这对于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体区域经济发展都将很有益处,也是乡村振兴的一方面。”
除此之外,高建刚认为培育和应用杂交小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经试验培育出来的合格杂交品种,更高产、更抗逆、更适应环境。”高建刚说。
谈到未来的想法,高建刚表示:“我出身农村,所以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造福农民,把自己的最好年华奉献给农业。我将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奋斗,争取培育出更好的杂交小麦品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