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五年来北京已开通17条地铁,未来有望应用氢燃料电池列车

新闻

中秋国庆聚会“新”模式,一站式吃喝玩乐洗尽在北京水裹汤泉! 中秋国庆聚会“新”模式,一站式吃喝玩乐洗尽在北京...

北京水裹汤泉 一站式吃喝玩乐洗 到底是什么神仙生活 丰腴的大闸蟹膏肥黄满正当时 搭配鲜甜的椰皇就一个...

  • 17万人狂欢,线上线下高能预警!嘉和一品的20岁生...

    9月24日,老牌粥企嘉和一品,在密云郊区的“东方绿洲露营基地”,以户外“宠粉嘉年华”的形式,和17万线上线下的粉丝一起,迎来了20周年生日。 晴空艳阳下,丰富的草坪市集热闹非凡,露营帐篷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游...

  • 「第一次19岁」——北京画美19岁鸟巢盛典耀世启幕

    9月19日,北京画美19周年庆典,在鸟巢耀世启航,释放品牌力量,开启无国界之美,与全球共同见证画美的更美力量! 19|第一次19岁,再一次19岁 北京画美璀璨19载,2004年“登陆”中国,6935个日夜,乘风生长,不断赋...

  • 9月9日-10日丨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

    9月9日-10日,北京五棵松国际摄影文化苑将举办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 届时首届胶片摄影展开幕仪式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胶片摄影文化研讨会、各大品牌新品体验等同时...

  • 热ྂ冒ྂ烟ྂ了ྂ,快来清凉谷防暑降温吧!

    热҉热҉热҉热҉热҉ 全国各地都开启了“炙烤”模式 帝都甚至达到了历史同期高温的极值纪录 热浪来袭,高温不退 清凉解暑还得是玩水 清凉谷有超多刺激、解压、凉爽、欢乐的水上体验 帮你...

  • 趣睡科技“走进8H床垫工厂”活动,拉近消费者距离

    近日趣睡科技第三期探厂活动在宁波开展,邀请粉丝走进8H床垫工厂,活动圆满成功。趣睡科技作为互联网家居品牌,采取线上销售的模式,近期邀请粉丝线下到床垫工厂参观,探厂活动作为持续开展的一项活动。一方面让...

商业

不离不弃 只因热爱,浪琴表迎接国际顶尖马术赛事回归鸟巢 不离不弃 只因热爱,浪琴表迎接国际顶尖马术赛事回...

—— 第十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揭幕在即   睽违三年,第十届浪琴表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即将荣耀回归...

  • 冬奥床舒福德:以智能科技力量,让国人睡眠更健康

    时值杭州亚运盛会,这是继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亚运会第三次来到中国,落地数字之都——杭州。 从上月中国成都成功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去年北京成功举办的冬奥会,还有2008...

  • 东方新天地“首展+大促”重磅组合 带热国庆长假消费

    摘要: 中秋+国庆,即将迎来连续8天的长假,伴随着对这个“PLUS版黄金周”的期待,人们出游的热情不断升温,假期的购物清单想必也是逐渐丰满。对于商家而言,长假和换季双重节点,也是吸引客流、提升消费的主力...

  • “爱家购房节”八城同启 助力购房者圆梦安家

    2023年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大存量房去化力度,近20城先后官宣落地“认房不认贷”等利好政策,因城施策满足居民居住及改善需求。9月7日中、农、工、建、交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相继发布存量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

  • 满足客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要求,“跨越服务”整个期...

    会展“金九月”开场,经济“晴雨表”升温。 就在9月初,便有两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顺利召开,中国的国际经贸展会矩阵仍然在不断扩容;而跨越速运则凭借过硬的品牌实力、快人一步的物流时效、有口皆碑的服务品质,两...

  • 余仁生北京首家品牌直营店开业:品质坚守,服务延续,...

    2023年9月2日,余仁生品牌北京首家直营店在朝阳合生汇商场正式开业。以中医药渊远文化瑰宝为基础,运用独特的现代设计美学,北京余仁生合生汇店重塑传统中医药概念,以现代化、个性化的表达全面展示了余仁生品牌理念...

五年来北京已开通17条地铁,未来有望应用氢燃料电池列车

发布时间:2022/06/11 新闻 浏览:129

规模相当于半个北京城的人口,每天流动在城市的地下隧道中。783.1公里的地铁线网密布在四九城的每个角落——几乎地面每条主干路的下方,都有地铁经过。

五年来,北京轨道交通累计开通17条线(段),通车总里程已达到783.1公里。2019年,北京地铁全年客运量39.6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北京共有9条地铁线路在建,全部完工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CBD线、平谷线、服务副中心的M101线也都将陆续开工。

为了适应“双碳目标”的新发展要求,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绿色”,未来氢燃料电池列车等新车型也将投入运营,能够降低运营能耗的“虚拟编组”技术也将在地铁11号线上继续示范应用。

五年来共建成17条(段)线路

“在过去五年内,北京轨道交通累计开通17条线(段),里程达到209.1公里。”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轨道二处处长丁浩杰告诉新京报记者,5年来,北京轨道交通的通车里程已经由2016年底的574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783.1公里,总里程增加了209.1公里,平均每年增加41.8公里。

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地铁全年客运量达39.6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底,北京已经形成总里程世界第二的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轨道交通路网之一,轨道交通对于北京这一特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轨道线网服务也正在日趋完善与高效。

“我们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形成了以地铁普线为主,辅以地铁快线、中低运量、机场专线、有轨电车、磁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快慢结合、主辅功能清晰、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多层次网络体系。”丁浩杰告诉记者,具体来看,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日益完善,服务半径扩大,运营线路增加8条达到27条,门头沟区首次实现轨道交通覆盖,城市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增加到13个区。”

除了线网正在不断织密,骨干线网的相继开通也为轨道交通带来了更大的吸引力,“坐地铁出行”成为不少市民日常通勤的首选。数据显示,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占比达到57%,北京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4%。

丁浩杰表示,5年来,北京轨道交通共有19号线一期、大兴机场线等8条贯穿南北、东西的骨干线路实现贯通运行,线路通达性和便利性明显提升。

北京轨道三期规划正在报批中

在临近北五环的一处地铁建设工地,吊装机正将一段段钢轨运送至地下的隧道内,工人们正操作着各种仪器设备,抓紧时间施工。这里是昌平线南延的建设现场,工地往南一点的位置就是未来的学清路站。

据介绍,昌平线南延一期工程正在进行的轨道铺设工程已经完成87%,预计在6月30日完成短轨通,7月30日完成长轨通。设备专业人员也都陆续进场,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施工,预计8月20日开始动车调试的相关工作。年底开通以后,昌平线将从原先的西二旗站延伸到城区的学院桥站,并可以在六道口站换乘15号线,对郊区居民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2022年,北京市一共有九条(段)轨道交通正在建设中,其中,今年计划开通的有两条,分别是昌平线南延一期(清河站至学院桥站)和16号线(玉渊潭东门站至榆树庄站)。目前,这两条线路的土建工程整体完成95%以上,正在开展轨道铺设和设备安装工作。

其余在建的3号线一期、12号线和17号线正在开展车站和区间的主体结构施工。新机场线北延、28号线、平谷线和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整体处于工程前期阶段,正在逐步扩大进场面和开工面。目前各线路正在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

对于未来的轨道交通发展目标,北京市也有自己的展望,具体到可以被量化的目标是,“到2025年轨道交通里程达1600公里,2035年轨道交通里程不低于2500公里”。

京投公司所属轨道公司计划调度部副部长王帅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共有9条(段)、235.6公里,全部实现通车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届时,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将基本搭建完成,居民出行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加强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副中心、北三县等区域的衔接、覆盖。”

积极推进轨道三期规划也是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第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已经确定,正按照报批程序开展相关工作,待国家发改委批复后将进入实施阶段,并适时启动新线建设。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服务城市副中心的M101线,今年将力争实现开工建设,其他线路前期工作也将陆续展开。

未来更多新车型将投入运营

不只是线路的延长,在北京,地铁车辆的种类也愈加丰富,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种类的车型。

比如西郊线,为了美观并与周围场景融合,就采用了有轨电车;大兴机场线为了保障运力和速度,就采用了时速160公里的车型,这也是国内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地铁线路,实现从草桥到大兴机场19分钟通达。大兴机场线不仅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还可实现列车自动唤醒、自检、运行、休眠等全过程,达到城轨GoA4自动化最高等级。

针对后续的轨道建设情况,北京还将陆续投入一些新的地铁车型,比如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地铁28号线(CBD线),由于穿越CBD区域,需要避让很多建筑物,线路弯度较大。未来,这条线路就计划采用直线电机车辆(即L型车),它的特点是更加适应小转弯半径的线路情况。

目前,北京正在大力推进轨道交通领域的“四网融合”,所谓“四网融合”,就是指干线铁路(国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协同发展。更明确了要逐步实现不同轨道线网间的跨线运营,地铁列车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也将成为可能。

京投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吴昊透露,为了适应“四网融合”,车辆也必须进行改变,要能够跨轨运行,未来北京也有望应用“双流制车型”。“地铁一般是直流供电,市郊铁路和干线铁路基本是交流供电,双流制车型则可以支持两种供电方式,实现跨线运营。”吴昊表示。

绿色化,也是未来地铁列车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正在开发氢燃料电池列车,可以摆脱供电设施的限制,尤其适合不方便进行供电改造的市域铁路与既有的干线铁路。”吴昊说。

地铁11号线将继续应用“虚拟编组”技术

在北京城市轨道高质量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后,“科技创新引领建设”已经成为其中的关键推动力。

吴昊告诉记者,5年来,北京加大轨道工程科技投入,积极开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示范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自主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尤其是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成果,在行业内影响深远,引领了产业发展,更涌现了一批“北京创造”。

燕房线2017年底建成通车,是我国第一条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实现全自动运行系统核心技术的全面突破,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工程;北京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继德国、法国、加拿大之后世界第四个掌握这一核心技术并应用于地铁工程的国家,今后全自动运行将成为北京地铁“标配”;11号线西段是北京第一条智慧地铁示范线路,线路集智慧调度、智慧运维、智慧车辆、云平台等基础设施于一体。

在运营上,新技术的应用也将让乘客的出行感受变得更加舒适。

“为了应对客流变化,科学调整列车运力,我们的地铁列车现在已经实现了灵活编组,比如八编组列车可以在早高峰按八节车厢的编组运行,平峰时段按四编组运行,但仍需要回库换车、调整。”吴昊告诉记者,实施虚拟编组后,列车的运行将更加灵活,原先车与车之间的物理连接会被虚拟的信号连接取代,能够根据客流量的大小采用不同的编组形式,在线上就能更换编组,调度指挥会更加灵活,运营能耗也更低。

虚拟编组技术与现行的地铁列车编组模式完全不同。“虚拟编组”在乘客多的时候可以添加车厢,但前后并不相连,而是采用通信方式将两组列车连接、追跑起来。高峰时段编队运行,提升运力,平峰时段解除编组,降低运营成本。数据显示,通过虚拟编组技术,可以让运营能耗降低29%,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减少40%,总成本降低25%以上。

“但这项技术对于列车信号和车辆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列车上打造了智能列车信号一体化平台。虚拟编组技术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无人区’,也是国家级的示范工程,下一步将继续在地铁11号线与地铁19号线的列车上进行示范应用。”吴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