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温馨提示:甲流来袭,家里备的连花清瘟很好用!
2月中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流感型别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根据国家流感中心2月2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一周继续上升,数...
-
2022西泠秋拍定档,2023西泠春拍津京征集启动
据西泠拍卖官微消息,因故延期举行的西泠印社二〇二二年秋季拍卖会,将于2023年3月13日至17日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盛大启幕。 本次西泠秋拍共推出27大专场,4500余件拍品,门类齐全、精品荟萃。在延续西泠拍卖...
-
全新ICON“热潮APP”来袭 打响《中国热潮音K歌大赛》...
2023年新年伊始,由【热潮APP】举办的《中国热潮音K歌大赛》已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基于好听、好玩、好看三大核心,召集爱唱歌、会唱歌的小潮咖,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全面联动,形成多元跨界组合,带动全民参与,发起一...
-
2022服贸会中国国际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圆满落幕:中...
9月2日-4日,中国国际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养老领域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积极应对老龄化、健康中国的议题,共...
-
世界小姐秦泽文职业简历:离开投行,境外从事数字...
近日,安信证券原分析师秦泽文将作为中国区代表角逐本届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的消息引起了广泛传播。 据悉,秦泽文于2020年加入安信证券,担任安信证券研究所计算机行业分析师助理,其所在团队曾为财富计算机行...
商业
-
东方新天地高品质服务获赞誉
近期,东方新天地在2023北京商业品牌大会中荣获北京商业品质服务品牌,代表了北京商业服务的“天花板”。作为北京购物中心的先行者,东方新天地一直坚持高品质精英化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标准,为品牌搭建形象展示、开...
-
从连花清瘟的科研数据 管窥其抗甲流疗效
创新中药连花清瘟自“非典”研发以来,系统地开展了多项规范、严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围绕甲流等不同类型的患者对产品疗效进行了循证医学研究,获得了全方位、扎实可靠的科研证据支持。 1、Ⅲ期临床研究,显...
-
新加坡航空3月起将执行北京、上海、广州 每日往返...
新加坡航空公司(简称:新航)将于2023年3月1日起,逐步加密北京、上海、广州往返新加坡的客运航班。新航在北京往返新加坡航线上将从原来的每周3班增加至每天1班,上海往返新加坡航线上将从原来的每周4班逐步增加...
-
马丽助阵!完达山乳业新国标系列奶粉发布会亮点纷呈
2023年2月25日,以“新国标之上,完达山六维硬实力”为主题的北大荒完达山乳业新国标系列奶粉发布会在广东省清远市盛大召开。会上,完达山乳业推出九大焕新升级的新国标产品,现场更有备受欢迎的电影明星马丽现身助阵。...
-
国际传播影响力功勋艺术家-肖宗林
肖宗林 1953年出生于闽西清流。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客座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特聘专家,中国书画家协会副 主 席,哈佛艺术学院荣誉院士,香港特...
朝阳管控区护士志愿者:四位居民的药,代买用了四小时
发布时间:2022/05/06 新闻 浏览:92
王珍珍还记得,一周以前,刚刚成为管控区志愿者时,第一次入户做核酸时的情景。那一天,采样者和被采样者,两个同样紧张的人,似乎连交流都不那么顺畅了,磕磕绊绊地,花了15分钟才完成。
一周以后,整栋楼里居民的需求、各种各样的工作塞满了她的脑袋,没工夫紧张了。
下楼做核酸直接变志愿者
气氛忽然就变了,前一刻还在手机上看疫情的新闻,后一刻健康宝弹窗了,疫情忽然就近在咫尺,发生在身边。
4月23日,北京朝阳区松榆西里弹窗的时候,王珍珍心里忽然有点儿慌。尽管在医院做护士,接触过很多和疫情相关的信息、接受过多次培训、参与过核酸样品运送。但她身边、她工作的医院里,从来没有真正出现过阳性病例。
疫情对她来说,仿佛只在手机和电视里发生,她习惯每天关注疫情,看疫情通报、浏览新闻。但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新闻里被关注的一员。
24日上午,王珍珍准备下楼做核酸。她姥姥说,要不别去上班了,一路坐地铁,别给人添麻烦了。
时间没有给王珍珍留下考虑的机会,做核酸的时候,她就报名参加了志愿者。那时候,松榆西里还没有宣布管控,但因为弹窗的事情,采样点变得格外忙碌,现有的社工忙不过来,王珍珍想了想,给医院的领导打了电话,所有人都支持,只是叮嘱她做好防护。同住一个小区的王珍珍的舅舅,也报名参加了志愿者,王珍珍的姥姥同样支持,只是从那天起,每天晚上都做一桌好饭,给他们补身体。
第一次入户采核酸花了15分钟
做志愿者的第一天夜里,小区开始管控,其中几栋楼封控,居民居家隔离,足不出户。志愿者们则开始挨家挨户给人们送物资、装门磁。
进封控楼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志愿者们的职业五花八门,有厨师、有从事房产中介的、有干人力资源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王珍珍太大帮助,面对疫情,任何人都可能胆怯。
尤其是第一次近距离和疫情共处,4月25日,王珍珍第一次上门给阳性确诊患者的家属做核酸,被采样的人非常紧张,但她其实也紧张。仅仅因为咽拭子和鼻拭子的区别,就解释了很久,最终,原本简单的核酸采样,从敲门到离开,花了15分钟左右。
那一天,要入户做核酸的,一共有13个,分布在七八栋楼上。沿着楼间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往前,王珍珍发现,这个住了很久的小区,很多地方其实都不熟悉,也不曾到过。还有那些志愿者同伴们,很多都是年轻人,每天上班、下班,或许在路上遇到过,但谁也不曾留意,小区里擦肩而过的都是谁。
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人们不得不留在社区中,但也因此,他们开始重新认识那些早该认识的人,熟悉那些早该熟悉的地方。王珍珍觉得,那些志愿者,真的很勇敢,也很勤奋,管控区里,封控的楼中,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事情等待处理,但从来没有人停下来。
“大白”每天要连续穿8小时
4月26日早晨6点,王珍珍只吃了一点儿早餐,牛奶和面包。做志愿者以来,每天如此,不敢多吃东西,不敢多喝水。
不论是接触封控楼里的居民,还是协助做核酸检测,都需要穿“大白”。而“大白”是一次性的,只要脱下来,就要换一件新的。
穿了5天防护服,每天连续穿8个小时左右。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下午2点,核酸采样基本结束后,她才能脱下防护服,敞开了吃饭、喝水。
对大多数抗疫一线的人来说,穿上“大白”,就意味着长时间不吃不喝,连续工作。密封的防护服里,汗出如浆是常态。
王珍珍也是如此,而且,和一般的社工相比,王珍珍比别人更了解这件防护服的珍贵,所以她更舍不得浪费。
下午2点,吃完午饭,不用穿“大白”了,但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社区服务、管控区送菜、转送快递、登记居民需要的药品……有时候,王珍珍觉得,管控区里忙碌的生活,让那些管控前按部就班的生活,变得模糊,朋友发的消息,等看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很久。
晚上回家的时候,王珍珍有时候也会在朋友圈、抖音上发点儿照片、视频,告诉朋友们,自己很好,也告诉外面的世界,管控区里的人们,在对抗疫情时,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买四个人的药需要四个小时
时间一点点推移,最初的忙碌和慌乱,渐渐变得紧张而有序。
成为志愿者的第六天,王珍珍没有再穿“大白”,她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帮助不能外出的居民集中买药。穿着防护服,显然不适合去医院开药。
第一次去社区医院开药,需要王珍珍帮助的,只有四个人。但真到了医院才发现,她错估了开药的难度。
拿着四个人的医保卡、病历、以前的处方、需要的药品清单等,到医院挂号、找大夫、开药、缴费、拿药。王珍珍觉得,本来很简单的工作却出现了问题,有人登记的药品剂量不对,有人开药的时间提前了,还有人需要的药品,社区医院没有……
从社区出发,到社区医院,只有900米左右,但买四个人的药,王珍珍却需要花两个多小时,最慢的时候,甚至超过四个小时。
疫情期间,眼药水、感冒药、退烧药等,都不能随意买;还有很多药,在平时也不能随意买,比如胰岛素、抗抑郁药品,都需要定期、定量去买,去早了不行,买多了也不行。
时间在反复地沟通和拉锯中消逝,有人买了退,退了买,疫情期间,许多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而艰难。不仅开药如此,其实,管控区里所有的工作,大多如此,繁多、复杂、琐碎,但却是一个封闭中的社区运行的基础。
“我们总会好的,不是吗”
社区医院里,只有志愿者们在帮助居民集中开药。每次去开药前,王珍珍都会打电话和医院的人联系,确定时间。
另外一家可以开药的医院,距离社区1.6公里左右,医院还在营业,他们不能随时去,要提前和医院沟通,人少的时候再去。
即便如此,也难免会产生冲突,一位取药的患者,不满王珍珍反复在多个窗口排队取药,试图插队并将王珍珍挤出去。后来,其他排队的患者猜出了王珍珍的志愿者身份,劝退了那位插队的患者。
那一次,王珍珍和另外两个志愿者,同时为24位管控区的居民开药。24个人,每个人开一个月的药。
药品装满了两个黑色的大塑料袋,一个人提不动。最后,三个志愿者把药品分成了六个塑料袋,挂在自行车把上,带回了社区。
那一天,一位年老的居民拿到药后,要给他们鞠躬,被志愿者们拦住了。王珍珍觉得,医院里被骂的委屈,已经不重要了。
那天下午6点多,王珍珍和舅舅下班后,拍了一张合照,发在朋友圈里,写了几个字,“明天见。”
“疫情来的时候,谁也没料到,但明天总会来,我们也都会好的,不是吗。”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