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首都全民义务植树40年,京城这样被“染绿”

新闻

北京首届良田宝贝嘉年华 | 穿梭古今农耕奇境,开启亲子探索盛宴 北京首届良田宝贝嘉年华 | 穿梭古今农耕奇境,开启...

2025 年 5 月 1 日至 6 月 2 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将化身一座充满惊喜的农耕文化乐园,邀您与孩子共赴一场...

  • 《逐光十数载,湛华的辉煌蜕变之路》

    在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传播领域,湛华传播机构犹如一颗初露锋芒的璀璨明星,自2007年创立之初,便毅然踏上了逐光前行的征途,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发展篇章。   回望创业...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 惊艳曝光!杨洋、虞书欣荣耀300环球旅拍大片来袭,...

    宝子们,想象一下,当你的男神女神与幽默风趣的脱口秀演员出现在同一场发布会上,会出现怎样有趣的画面? 12月2日,荣耀300系列环球旅拍发布会现场,两位炙手可热的明星杨洋、虞书欣,加上幽默风趣的付航,共...

  • 国际美食博士梁廣杰先生荣获第十三届“亚洲饮食天王...

    2024年11月27日,傲威(国际)集团呈献:第13届亚洲饮食天王颁奖典礼2024,暨亚洲饮食天王美食指南点赞榜,在香港亚洲电视台盛大举办。本次大会以“亚洲餐饮,亚洲人说了算”为主题,汇聚了餐饮界及相关领域的众多...

  • 荣耀官宣荣耀300系列全球代言人杨洋、虞书欣

    还没发布就备受瞩目的荣耀 300 系列手机,又有大动作! 11 月 25 日,荣耀正式官宣杨洋、虞书欣两位当红明星成为荣耀 300 系列全球代言人,这也是荣耀数字系列首次启用双艺人代言。 荣耀数字系列始终致力于...

商业

「小屏大魔王」一加 13T 国补后 2899 元起,开启小屏体验新时代 「小屏大魔王」一加 13T 国补后 2899 元起,开启小...

2025 年 4 月 24 日,一加在北京举办新品发布会,发布「小屏大魔王」一加 13T。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称,2025...

  • 一加 13T 搭载 A++ 级小直屏,打造小屏旗舰显示素...

    4 月 23 日,一加官宣全新小屏旗舰一加 13T 搭载 A++ 级小直屏,这块屏幕由全球唯二、中国唯一的自研显示科学产线打造,采用领先的 8T LTPO 电路技术,在色准、亮度等方面均带来出色的表现。在 39 种自研屏幕校准算法...

  • 搭载小屏专属优化 一加13T出厂预装满血ColorOS 15

    4 月 22 日,OPPO 在深圳举办 ColorOS 15 春季升级会,带来满血 ColorOS 15 系统,AI、流畅、好用方面近百项功能更新。ColorOS 15 将陆续向数十款机型推送更新,为用户带来常用常新的 OS 体验。 ColorOS 围绕“...

  • 一加 13T 搭载超光影旗舰影像,轻松拍出质感大片

    4 月 18 日,一加官宣全新小屏旗舰一加 13T 搭载超光影旗舰影像,主摄采用索尼5000 万像素 IMX906,支持 OIS 光学防抖与 EIS 电子防抖,配合一颗 2 倍光学长焦镜头,同时继承 OPPO 旗舰影像算法,具备同档顶级的人像拍...

  • 一加 13T 首发行业独家「冰河散热系统」,打造小屏...

    4 月 17 日,一加官宣全新性能小屏一加 13T 首发行业独家「冰河散热系统」,在散热面积、散热结构及散热材料等方面带来全方位优化,配合独家定制「电竞 Wi-Fi 芯片 G1」,一加 13T 可在多场景带来低延时、更稳定的网...

  • 一加 13T 将于 4 月 24 日正式发布,开启小屏体验...

    4 月 15 日,一加正式宣布品牌首款性能小屏一加 13T 将于 4 月 24 日正式发布。一加 13T 此次采用全新设计语言与工艺,将一加手感与机身质感推向新高度,在 6.32 英寸的轻薄机身下带来旗舰级性能表现。此外,一加 13T...

首都全民义务植树40年,京城这样被“染绿”

发布时间:2021/12/13 新闻 浏览:263

初冬时节,北京马甸桥附近的双秀公园仍保留着晚秋的斑斓色彩,金黄的银杏叶在树下铺上一层厚毯,灰喜鹊在翠色松林间啁啾跳跃。周末,市民陈婴带着一双儿女来公园“植树尽责”,三个人整齐划一的荧光绿志愿背心好似特殊的亲子装。他们给怕冷的紫薇裹上绿色的无纺布“外衣”,小心翼翼地用粘布条将无纺布系紧。

1981年12月13日,《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通过,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从义务植树大军浩浩荡荡向荒山荒滩挺近,到如今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尽责,40年来,首都各界1亿余人次植树2.1亿株,京城的青山、森林、绿地,处处留下了义务植树者的脚印。

“绿色革命”大幕拉开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林木覆盖率仅有1.3%,延庆康庄、昌平南口以及潮白河、永定河、大沙河流域五大风沙危害区总面积247.5万亩,没有森林植被护佑,涝、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

今年81岁的海淀区绿化办原主任于大源打小住在海淀,他记得当年西山一带一到雨季,山洪就随之而来。“山上没有树,雨水存不住,水流裹挟着泥沙石块,大片大片地往下流,经常就把村民房屋冲了。”由于没有树木遮挡,一刮五六级风,马路上看不见人影,全是沙子。包括他在内,不少老人都记得1979年一篇名为《风沙紧逼北京城》的报道:“大风一起,大街小巷尘土飞扬,扑面而来的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遭受历史罕见的水灾,邓小平找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说,“最近的洪水涉及林业,涉及木材的过量采伐,看来,中国的林业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不行。”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是否可以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议案,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每人每年都要种三至五株树。

按照邓小平的提议,同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中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16日,国务院决定成立首都绿化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由北京市市长焦若愚担任。

一场绿色革命就此拉开大幕。

邓小平是倡导者,也是实践者。1982年3月12日,近80岁高龄的他率先垂范,带领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西山,种下“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第一棵树。从那时起,义务植树现场总能看到这位老人的身影。

1985年,首都义务植树日正式确定在4月第一个休息日。根据北京市绿化建设总体规划要求,西起房山云居寺,东至平谷海子水库绵延230公里的半月形“前山脸”地区,是义务植树的主攻目标。为了让北京的“门面”尽快绿起来,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和市属机关企事业等几百家单位认领责任区,赴前山脸地区义务植树造林。

“‘前脸山’阳坡土薄石头多,都是植树条件很艰苦的地方。”首都绿化办原郊区组退休干部付瑞海回忆说,义务植树初期,职工不仅要植树,还要往山上背水浇树。

荒滩披绿,锁住北京西北风沙口

1993年,从事农林工作的杨进福接到了一个任务——让康庄绿起来。

杨进福是地地道道的延庆人,康庄对他来说并不陌生。这地方俗称南荒滩,是一片由来已久的风沙危害区,地面岩石裸露,没雨的时候寸草难生。延庆人形容这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康庄东边紧靠长城,西边和怀来交界,内蒙古过来的沙尘顺着延庆进了京。当时的延庆县领导发出感慨也提出要求——站在长城望塞外,一片茫茫何时绿?”杨进福回忆道。

就任原延庆县绿化委首任办公室主任后,杨进福摊开账本,账面上的6000元让他很为难。在荒滩上种树,需要运送客土、人力、灌溉水源,哪一样缺了资金都不成。杨进福找市里争取支持解决了水的难题,引白河水修了两座蓄水池,八达岭-康庄风沙危害区治理也进行了详细规划,规划面积达到24万亩。

为了使树木尽快成林,康庄的植树标准定得很高。“要栽好苗、栽大苗。阔叶树胸径,就是心口的地方要达到4公分,针叶树树苗要达到两米以上。”栽种这样的大苗,树坑的直径和深度都要达到1米。

杨进福记得,每到春天,党、政、军、民、学社会各界几万人来到荒滩,挽起袖子参与义务植树。专业工程队植树、义务植树队挖坑,既保证了栽植的成活率,又弥补了造林资金不足的问题,确保栽一棵、活一棵。

“挖1米×1米的合格坑并不容易,沙土地底下是鹅卵石,大家抡起镐头刨土,每个人一天挖上三个坑,已经是帮了我们大忙。”他说,没有各单位来帮忙义务植树,康庄绿起来的任务很难完成。

高峰期,康庄一年要植树70万棵,不能仅仅依靠春天植树。绿化人员摸索经验,采取了四季施工、三季植树的方法,春栽阔叶、夏栽侧柏、冬栽油松。“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最辛苦,早上六点就起来干活儿,晚上天黑看不见人才能回家。天天风吹日晒,白净的小伙姑娘,都变成了黑汉子黑丫头。”杨进福说。

10年间,曾经黄色的南荒滩变得郁郁葱葱,杨进福一张笑脸晒得黝黑。狂风再袭,耳畔是哗哗作响的树叶声,眼前再没有沙尘。

康庄披绿是5个风沙危害区变迁的缩影。

1982年至1998年,中央、市、县上千个单位、100多万人在八达岭、十三陵等八个风景区,密云、怀柔水库两个水源保护区,康庄、永定河等五大风沙危害区安营扎寨,建立义务植树责任区300多处。早期栽植的30公分的侧柏小苗,如今已高达十余米,不少责任区已形成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的景象。

探索科学植树,解决“造林不见林”

上世纪60年代,还是林业技术员的于大源连续几年参加西山荒山雨季造林工程。他回忆说,海淀西山是石头山,土层很薄,年降水量少,山坡上又浇不上水,种树难上加难。“那时每棵树苗根部的土坨都用布包好,一包土坨有20多斤重。我们用扁担挑着带土坨的树苗,远处要走1000多米。当遇到裸露山石时,大家用十字镐加撬杠挖坑,双手磨泡、虎口震裂是常事。”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大量树木种植和养护经验。

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后,公众植树热情高涨,但初期也曾出现“造林不见林”现象。要真正收到实效,必须讲究科学造林。

于大源琢磨,树种下去不成活,是因为种树时浇了水,但地表很快就干了。他想起老乡有句话:柴火垛底下没有干柴,台阶地下没有干土。利用这个原理,他想出了“华北石质山区埋草压石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土壤结构里有‘毛细管’和‘非毛细管’,‘毛细管’将土壤底层的水输送到地表,而降雨的水通过重力经‘非毛细管’渗透到土壤深处。”他解释说,种树后将周围的草拔掉放入树坑中,用土覆盖,草腐烂后变成腐殖质,土壤底部的水通过毛细现象向上输送时停留在腐殖质层,使水分不蒸发、树根保持湿润。压石则为了让降雨从石缝中向土壤深处渗水,保持土壤的湿度。

他说,这项科研成果在全市推广了两三年后,义务植树成活率提高到86%。

“科学造林,就要按照标准来。一棵树栽到大坑里,和栽到一个碗里效果肯定不一样。”付瑞海拿挖树坑举例,当时树坑的长宽深都有严格技术要求,一些植树单位自己焊了铁笼子,铁笼子能放进树坑里,挖坑才算达标。选苗时,树苗也由最初二三十公分的一年生小苗,变为根系完整、五六十公分的两年生大苗。造林后的抚育管护中,扶苗、清淤、浇水、松土、压石、盖土、割灌、扩坑等蓄水保墒措施一个都不能少。

他回忆说,各植树单位义务奉献格外认真,绿化队队长“验收”质量时标准也很严。“当时的北京市建材总公司有个绿化总指挥叫李志平,整地、栽树、打防火道,每一道工序他自己都做实验,比如自己一天能挖七个树坑,他就要求队员完成六个坑定额。这样定的标准即严格又非常切合实际。”

上世纪90年代,各单位又把“一树一库”抚育管理,列为义务植树任务,向科学造林的深度进军。付瑞海说,“库”是指利用培土的办法,把树坑变成树木的小水库,使树坑的外沿高一些,能存蓄雨水,提高植树的成活率。

春植、夏养、秋抚、冬防,一季植树变全年尽责

郊区绿意葱茏,市民的身边也多了郊野公园、绿色走廊。城市正在向“森林城市”迈进,满目苍翠,义务植树还有空间吗?

如今,义务植树并不仅限于春天,公民想尽责,也并非只有“植树”一种方式。常到双秀公园跑步的市民陈婴看到,一些游客和志愿者在夏、秋、冬季也挺忙活。“原来夏天栽花除草、秋天捡拾落叶、冬季给小树穿防寒衣,都算植树尽责。”

陈婴觉得这事儿有意义,拉上8岁的儿子、3岁的女儿一起参与。小朋友接触自然很开心,也有成就感,跑步健身路过花坛时,儿子指着花朵说,妈妈,那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随着北京百万亩造林等项目的实施,可绿化面积越来越少,让每位市民亲手种树并不现实。新形势下,义务植树不仅要“大地植绿”,也要实现“心中播绿”。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四级调研员杨振威说,为了让市民植树尽责更加便利,近年来,首都细化八大类37种尽责形式,形成了“春植、夏养、秋抚、冬防”四季尽责的北京品牌,变一季植树为全年尽责。

初冬季节,树木大量落叶,有害生物蛰伏越冬,此时既要采取措施做好植物的防寒保暖工作,又要结合清园、冬剪清除越冬病虫害。志愿者包裹树干、缠绕防虫胶带、清理落叶,就能达到防虫、防冻、防火的效果。

“我们选取了简单易操作的尽责措施,提升市民的参与度,也让亲子家庭收获更多园林科普知识。”双秀公园管理部部长陈秀海一边给小朋友发放小鸟喂食器,一边教他们把喂食器悬挂在大树上。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起,参与自然保护首次被纳入义务植树尽责范畴,具体形式包括拆除非法设置的猎夹、在林中悬挂人工鸟巢、参加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修复等。

市民有了绿化意识,如何了解植树信息,就近参与尽责?“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应运而生。去年11月20日,北京市第一家社村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在双秀公园揭牌,国家、市级、区级、街乡级、社村级五级基地体系建设骨架初步成型。目前,北京已经建成五级基地36处。

打开微信“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公众号,市民可以选择捐资尽责,捐资60元可折算一年植树3株的任务,也可以选择现场尽责,查询身边最近的基地正在开展哪些活动。

“我们公园每周在公众号上发布活动信息,一年多开展了83场活动,市民通过手机预约,热情很高。”双秀公园副园长闫海明说,市民参加尽责,还能在公众号上查询并打印自己的尽责证书。

陈婴和儿女拿到了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她觉得这是一种鼓励,也是对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他们可以感受到,身边的环境正因他们的努力在变好、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