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9月9日-10日丨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
9月9日-10日,北京五棵松国际摄影文化苑将举办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 届时首届胶片摄影展开幕仪式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胶片摄影文化研讨会、各大品牌新品体验等同时...
-
热ྂ冒ྂ烟ྂ了ྂ,快来清凉谷防暑降温吧!
热҉热҉热҉热҉热҉ 全国各地都开启了“炙烤”模式 帝都甚至达到了历史同期高温的极值纪录 热浪来袭,高温不退 清凉解暑还得是玩水 清凉谷有超多刺激、解压、凉爽、欢乐的水上体验 帮你...
-
趣睡科技“走进8H床垫工厂”活动,拉近消费者距离
近日趣睡科技第三期探厂活动在宁波开展,邀请粉丝走进8H床垫工厂,活动圆满成功。趣睡科技作为互联网家居品牌,采取线上销售的模式,近期邀请粉丝线下到床垫工厂参观,探厂活动作为持续开展的一项活动。一方面让...
-
本周日、下周一,西泠春拍北京冲刺征集 艺是月拍周...
西泠拍卖2022年度线上线下全年总成交额逾20亿元,继续以学术气质、文化视野,彰显南方艺术市场人气。衷心感谢北京藏家的鼎力支持与厚爱!2023西泠春拍定档8月初,藏品征集活动进入冲刺阶段。 2023...
-
消夏必喝!双合盛五星啤酒C位亮相2023西城美食节开...
5月31日晚19点,由北京区商联会、区饮食行业协会主办的2023西城美食节开幕暨消夏啤酒节在金融街喷泉广场正式启动仪式,主题为“品鉴美食,爱赏西城”,北京市领导、区领导,以及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的党支部...
商业
-
满足客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要求,“跨越服务”整个期...
会展“金九月”开场,经济“晴雨表”升温。 就在9月初,便有两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顺利召开,中国的国际经贸展会矩阵仍然在不断扩容;而跨越速运则凭借过硬的品牌实力、快人一步的物流时效、有口皆碑的服务品质,两...
-
余仁生北京首家品牌直营店开业:品质坚守,服务延续,...
2023年9月2日,余仁生品牌北京首家直营店在朝阳合生汇商场正式开业。以中医药渊远文化瑰宝为基础,运用独特的现代设计美学,北京余仁生合生汇店重塑传统中医药概念,以现代化、个性化的表达全面展示了余仁生品牌理念...
-
科勒即将亮相2023可持续设计峰会,许以更好的未来
9月21日-23日,2023第二届可持续设计峰会将于北京展览馆开幕。全球厨卫先锋品牌科勒KOHLER再度携手可持续设计峰会,与全球领先的设计师、建筑师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者们共同探讨和分享“许以更好的未来(Believi...
-
拉萨王府井购物中心招商答谢会圆满举行,藏地商业新...
8月25日,拉萨王府井购物中心2023招商答谢会在拉萨香格里拉大酒店成功举办,拉萨市政府、拉萨市高新区 (柳梧新区)管委会、拉萨高新控股、王府井集团、拉萨王府井购物中心项目等相关领导,近300多名全国各地赶...
-
老字号同仁堂在北京CBD开设首家生活方式体验店火爆...
同仁堂知嘛健康正大中心店暨首家生活方式体验店盛大启幕。 (同仁堂知嘛健康正大中心店剪彩仪式) 8月3日,同仁堂健康药业旗下新零售品牌——知嘛健康正大中心店在北京盛大启幕,融合汽车文化、药食同源...
数字技术带给文化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2/07/28 科技 浏览:46
26日,2022北京文化论坛召开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与会各界嘉宾畅谈文化科技融合,尤其是数字技术对文化创新和共享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极致创意需要科技赋能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我们采用的是人海战术,17000多名演员整齐划一,展现我们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几千人就像一个人在表演,那时我们急于向世界展示我们拥有什么、我们到底是谁。”时隔14年,担任冬奥会闭幕式导演的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沙晓岚深深感觉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到了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时,我们不用再说自己是谁,我们变得更加自信。我们可以只用3000名演员,就获得超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口碑。中国艺术家之所以能如此自信地讲述当代文化、当代美学,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科技赋能。”沙晓岚说。
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四场盛典中服务于艺术家创意的科技企业中,就有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以超高清LED及物联网技术助力打造主火炬和部分地屏表演系统,实现了主创团队“一朵钻石般闪耀的雪花”和“一块晶莹浪漫唯美的冰”的极致创意,为全世界呈现出一场极富科技感、立体感、动态感、唯美感和体验感的全新视听盛宴。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炎顺认为,数字化是文化产业变革基础,文化供给体系、媒介体系、需求体系全链条、全要素数字化是文化产业变革的前提和基础。交互化是文化产业场景特征,大屏小屏、屏内屏外、人与内容的跨屏交互,正在取代传统的单向内容呈现,成为万千文化数字化场景的重要特征。沉浸化是文化产业融合方向,人们正在通过5G+8K、XR、AI、IoT等技术,推动寻求构建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感切换、无缝衔接的沉浸式物联网融合体验。
文化共享离不开数据共享
“文化大数据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经济变革,同时还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创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提出,文化大数据建设应该秉持数据开放和共享的理念。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到,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的生产要素。“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测算,到2025年我国拥有的数据总量占全球27.8%,远高于美国的17.5%,这就意味着构建全球领先的大数据要素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祁述裕说,因此只要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勇气、扎实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的转变。祁述裕提出,开放数据是为了让公众更好地分享数据,最大限度发挥数据效能。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数据使用便利度、降低成本。
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正在以实际行动参与这项浩繁工程的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介绍,文化大数据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完成数字化采集。“这可不是简单的把各类文化内容与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要想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公共文化数字管理系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实现标准化,在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传输存储及数据治理等环节都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万捷说,有了数字化采集的基础才能形成更便捷的艺术传播方式。“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是了解本国文化,这需要对数字知识内容进行挖掘,通过解构、重构、标注、关联,系统性地绘制公共文化数字知识图谱。”万捷说,这需要多方努力。比如雅昌联合北京画院打造的齐白石研究项目,通过体系化的梳理艺术家的生平、大事记、作品交易、展览、出版等信息,建立了全面专业的艺术家文献系统。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实现了知识内容的精确检索、全面摘要以及可视化呈现。
融合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甜表示,文化与科技的跨界融合急需复合型人才发挥桥梁作用。“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思维习惯、语言体系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相互理解,找到关键,一起解决问题。”吴甜认为,这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培养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既懂得行业的关键问题,同时又能理解并引入新技术。与此同时,科技工作者也要加强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建设,这样才有利于进行跨界融合。”
由北京星光拓诚文化产业集团提供的影视虚拟制作平台,在实际运营中就深刻感受到复合型人才能将文化科技相融合的效能发挥到最大。该集团董事长陈洋介绍,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必定注重精品文艺内容的制作生产,而从前那种需要大量场地、大量搭建的影视录制形式已经不符合首都发展定位。虚拟数字场景拍摄将被广泛应用,而这需要从业者具备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技术与文艺创作规律更加深入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