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中关村:从一条街到一座城

新闻

行业唯一连续6年上榜!雷士照明稳居亚洲品牌500强 行业唯一连续6年上榜!雷士照明稳居亚洲品牌500强

9月24日,第二十届“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在香港揭晓。雷士照明凭借卓越的品牌影响力,连续六年强势登榜...

  • 苗药妻喜获国际殊荣:一场传统医药与现代外交的美...

    2025年8月16日,北京秋高气爽。在利比亚驻华大使馆会客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医药外交"正在上演。厦门美莱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苗药妻喜"正式成为利比亚驻华大使馆指定用品,这一授牌仪式不仅是一个商...

  • “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文...

    6月27日—29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亮相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多维度展示推介成都暑期旅游精品线路、经典场景和精彩活动,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约,诚邀广大游...

  • 免费领自行车,朝阳龙湖北苑天街这里太火爆了。100...

    📢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信用卡推广活动在我市北苑龙湖天街广场火热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此次活动旨在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同时推广信用卡业务,实现环保与金融服务的巧妙结合。 🚲 活动亮点抢先...

  • 北京首届良田宝贝嘉年华 | 穿梭古今农耕奇境,开启...

    2025 年 5 月 1 日至 6 月 2 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将化身一座充满惊喜的农耕文化乐园,邀您与孩子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探索之旅!北京良田宝贝嘉年华组委会匠心筹备,专为亲子家庭打造 “良田宝贝嘉年华”,带您...

  • 《逐光十数载,湛华的辉煌蜕变之路》

    在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传播领域,湛华传播机构犹如一颗初露锋芒的璀璨明星,自2007年创立之初,便毅然踏上了逐光前行的征途,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发展篇章。   回望创业...

商业

悦年华五载深耕守护“认知症记忆”,为认知症照护注入温度与力量 悦年华五载深耕守护“认知症记忆”,为认知症照护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深入,认知症已逐渐成为影响万千家庭的公共健康议题。如何构建一个专业、温...

  • 首部「性能 Ultra」旗舰一加 15 重磅登场 售价 399...

    2025 年 10 月 27 日,一加在西安正式发布年度数字旗舰一加 15 与一加 Ace 系列新作一加 Ace 6。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表示,一加 2025 年销量同比增长 36.7%,增速位列行业第一。此外,一加在年轻用户中影响力显著...

  • 立白发布行业首个净零产品团标 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月13-15日,第45届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于重庆召开。会上,立白科技集团联合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发布日化行业首个净零产品团体标准 ——《日化行业净零产品评价技术规范》,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

  • 破风而行,为卓越而生—-迪卡侬AG2R车队北京...

    10月20日至21日,全球多领域专业运动品牌迪卡侬在北京相继举办媒体与车友见面会,以及"Ride with Pro"大众骑行挑战活动,将2025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以下简称"环广西世巡赛")的激情与热度从南国赛场延伸...

  • 性能续航全满配,一加 Ace 6 以「Pro 级产品力」打...

    2025 年 10 月 23 日,一加正式宣布「大满配性能完全体」一加 Ace 6 将搭载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带来同档唯一的 165 超高帧游戏体验,配合 7800mAh+120W 闪充的续航配置,一加 Ace 6 将以「Pro 级产品力」带来...

  • 一加 15 搭载「LUMO 凝光影像」,打造旗舰级影像表现

    10 月 22 日,一加手机宣布一加 15 搭载由 5000 万像素索尼旗舰主摄,5000 万像素 85mm 潜望长焦和 5000 万像素超广角镜头组成的超光影旗舰三摄,配合 OPPO 自研「LUMO 凝光影像」系统对人像照片质感的优化,一加...

中关村:从一条街到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3/05/12 新闻 浏览:269

高低错落的玻璃幕墙,阳光透过中庭的玻璃屋顶洒落,人工智能科研人员穿梭其间——走进未来科技大厦,很难让人将这里与昔日人声鼎沸、推车满场跑的电子大卖场联系起来。

北起清华大学西门,南至白石新桥,长达7.2公里的北京中关村大街,闻名遐迩。20年前,在孕育中国科技产业雏形的“电子一条街”上,以硅谷电脑城为代表的电子卖场次第落成。10年前,随着中关村“黄金三角”衰落,“电子一条街”谋划转型,向创新要动力。

如今,众多前沿科技企业和创业服务机构已在中关村大街扎下了根,成为北京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

中关村“黄金三角”兴与衰

路边翠茂的枝叶散发着浓浓春意,推着婴儿车的母亲缓缓前行,学生和白领背着包步履轻快,电动平衡车偶尔穿行而过。在中关村大街一角稍作停留,科技与时尚的气息扑面而来。

24年前,这条街还是另一番模样。

1999年5月,红黄绿相间的条幅迎风拍击,中关村最早的专业IT卖场之一——硅谷电脑城开业了。

“一铺难求,租金不愁。”曾在硅谷电脑城工作了近20年的杨兴国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昔日盛况:柜台紧挨着柜台,商户和买家摩肩接踵,“巴不得越挤生意越旺”。由于抢占了电子卖场的先机,这里集中了大批从事IT产业的中关村“老江湖”。

爱国者创始人冯军,就曾是“老江湖”之一。1992年从清华毕业后,冯军跑到中关村大街蹬起了三轮车。插在电脑上是U盘、拔出来就是能随时随地听音乐的播放器——10年后,爱国者的“月光宝盒”MP3一上市,迅速风靡全国,而爱国者前身、华旗公司总部,就设在硅谷电脑城的十五层。

那是市场“弄潮儿”的时代。

新世纪前后,中关村“黄金三角”的主角渐次登场,鼎好电子大厦、海龙电子城、E世界三足鼎立,撑起了中关村“电子大卖场”时期的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到2009年,中关村电子卖场的面积已达32万多平方米,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电子卖场群。

“那是最鼎盛的时候。”中关村e世界副总经理刘海川,2008年7月来到位于大街11号的e世界上班,卖场里,喧嚣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推着小车的商贩随处可见,人头攒动的场面如同当时的炎炎夏日,“电脑、手机、相机,东西太全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海龙集团创始人鲁瑞清称这些活跃在市场中的商户为“蚂蚁雄兵”,前赴后继,为激发中关村的市场活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繁荣背后,也有隐忧。刘海川说起,大大小小的摊位,鱼龙混杂,个别黑商家恶意欺诈,市场接到的投诉居高不下,“口碑做烂了。”

中国电商的崛起,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用刘海川的话说,“铺位里的店员比顾客都多”。调整已是箭在弦上。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年7月,“电子一条街”所在的中关村西区公布其“创新要素聚集功能区”的新定位,不再鼓励电子卖场的发展。

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转型大幕拉开,海龙、e世界、鼎好、四通等卖场,短短数年累计腾退的商业面积就有60万平方米。

“腾笼换鸟”为创新主体筑巢

在海淀桥西北角,“AI Bay智慧港湾”的标志矗立在路口,在绿植掩映下泛着金属光泽。几年前,这里从外部停车场改造成服务大众的公共绿地,中关村人工智能科技高地的绿色现代门户广场,是它的新角色。

来到相距几十米的未来科技大厦,智慧门禁、共享办公区、立体绿植墙、挑高中庭,现代化办公楼的要素一应俱全,曾经的硅谷电脑城已改天换地。“前几天这一整层都被预订了,楼里的人工智能企业刚确定要扩租。”海国投党委书记张国斌介绍,4年前,作为中关村西区最后一家电子城,硅谷电脑城启动改造。站在顶楼,整片中关村西区尽收眼底,以未来科技大厦为圆心,3公里半径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顶尖高校与院所林立。

“敢为天下先”是中关村与生俱来的气质。腾笼换鸟,考量的也是自我革命的魄力。

如今的未来科技大厦,已成为北京人工智能原创科技高地,吸引了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万里红、暗物质、神州医疗等众多人工智能机构与企业。

鼎好电子城也已升级改造,以“鼎好DH3”的新身份亮相,捕捉创新的孵化机构取代了卖电脑光盘的“小摊位”。创投公司盛景网联,就在这里打造了一个全球科创路演中心,自2023年1月起,几乎每周都有项目路演、企业家沙龙、企业经营者闭门论坛等活动在这里开展。投资人、科技创新成果、专精特新企业汇聚一堂,创新火花“一触即发”。

“创新生态就是要有交流与互动的土壤,有了环境与服务的滋养,更多创新思想与成果才能够应运而生。”鼎好DH3总经理王剑峰说。

源源不断的创新主体与资源汇入中关村大街。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观察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科研人员下海,到九十年代中期海归人才创业,再到2010年以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8年以来的硬科技创业与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已成为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新主流。

从一条街到一座城

全景染色试剂盒、仿真月球车教学用具、高级别智能驾驶场景异构嵌入式车载计算平台……离未来科技大厦不远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创新展示中心里,全是各行业最具创新性和领先性的产品。

2014年6月,海淀图书城落下帷幕,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曾经的前沿知识“供给地”变成了创新创业的“热土”。车库咖啡、3W咖啡……人群熙攘的创业咖啡馆,见证了从这里源起的一轮创业浪潮。“连上厕所的工夫,推门出来都会有人塞几份商业计划书给你。”一位投资人回忆。

佳格天地的创始人张弓,就是2015年走进创业大街的。北京孩子张弓,小时候总爱到海淀图书城淘买科学书籍,尤其喜欢天文学。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多年后,张弓回国创业,立志整合不同卫星和气象数据源的数据,服务于农业生产,这里又成为他获取创业资源与服务的“第一站”。“从企业注册到敲定办公室开始办公,一周不到,几天就完成了。”创业伙伴张文鹏回忆。

如今,走进大街运营方搭建的创业会客厅里,“咖啡桌”变成了一站式服务“中岛”,相比于点一杯咖啡等待与投资人、创业伙伴偶遇,在这里,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人才引进、办公空间对接、企业管理咨询、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等一系列创业者所需的资源,都能“一站式”获取。

与张弓的脚步同频,高精尖创业者已经成了大街目前孵化与服务的主要对象。据统计,创业大街目前重点服务的700多家生态企业中,“专精特新”占到21%,创业领域覆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科技领域。

一条街的变化,见证着中关村科技产业的变迁。如今,“一区十六园”的中关村早已突破北四环的地理范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和金名片。

从创业大街开启创业梦后,佳格成长迅猛,几度变更办公空间,但从未离开中关村大街。张弓说,这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