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文...
6月27日—29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亮相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多维度展示推介成都暑期旅游精品线路、经典场景和精彩活动,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约,诚邀广大游...
-
免费领自行车,朝阳龙湖北苑天街这里太火爆了。100...
📢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信用卡推广活动在我市北苑龙湖天街广场火热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此次活动旨在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同时推广信用卡业务,实现环保与金融服务的巧妙结合。 🚲 活动亮点抢先...
-
北京首届良田宝贝嘉年华 | 穿梭古今农耕奇境,开启...
2025 年 5 月 1 日至 6 月 2 日,中国农业博物馆将化身一座充满惊喜的农耕文化乐园,邀您与孩子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探索之旅!北京良田宝贝嘉年华组委会匠心筹备,专为亲子家庭打造 “良田宝贝嘉年华”,带您...
-
《逐光十数载,湛华的辉煌蜕变之路》
在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传播领域,湛华传播机构犹如一颗初露锋芒的璀璨明星,自2007年创立之初,便毅然踏上了逐光前行的征途,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发展篇章。 回望创业...
-
LAIFE「巢汐Tide」 新品发布会盛大召开,“美似潮汐...
近日,LAIFE乐梵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红宝瓶2.0新品发布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媒体的关注。 *LAIFE「巢汐Tide」美似潮汐、更迭永续新品发布会现场 LAIFE乐梵作为全球领先的长寿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利用前沿科技...
商业
-
“以调解之名,成和谐之美”:公信与调解深度融合,...
2025年9月9日,北京 —— 秋韵京华,丹枫迎秋。在这满载收获与希望的季节,一场为期两天的“以调解之名,成和谐之美”战略合作盛会于首都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与北京中峰天平数字科技有限公...
-
不宵禁的宋潮夜市、全域疗愈场景…濮院重塑古镇旅游...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引领下,健康生活理念进入“精养时代”,疗愈旅行”也正在为文旅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位于浙江的濮院时尚古镇,立足“身心自在是濮院”的疗愈差异点,将于9月20日推出“濮院织秋”主题活动——活...
-
德国头部宠食品牌animonda爱诺德再次登陆亚宠展 开...
2025年8月20日至8月24日,第27届亚洲宠物展览会(简称“亚宠展”)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举行。本届展会汇聚全球数千家品牌,共探宠物经济新趋势。德国头部宠物食品品牌animonda爱诺德作为展会的“老朋友”,再次...
-
“留@八角湾”第四届中国·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大赛暨“泰...
为链接全球科技前沿,聚焦国家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现举办“留@八角湾”第四届中国•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大赛暨“泰和新材杯”创业大赛,面向海内外吸引集聚留学人员来区创新创业,助力绿色...
-
椿萱茂・和园南区升级绽放 以实力筑就长者社区长...
8 月23日秋光和煦时,椿萱茂・和园南区升级绽放暨刘凤江先生《凤江墨韵》书法艺术展盛大启幕,行业嘉宾与社区长者齐聚一堂,共鉴这一重要时刻。 活动兼具社区美好焕新与人文艺术气息,既是南区升级首次亮相,...
打造“演艺之都” 北京文化发展添新翼
发布时间:2023/02/06 新闻 浏览:276
遍布城市各处的多元演出空间,汇聚全国优秀的艺术院团、院校和艺术家,精心打磨的一出出原创大戏,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剧目……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坐拥得天独厚的演艺资源。2023年,“着力打造‘演艺之都’”首次写入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各方关注与热议。
坚实基础▶▶
成熟且有活力的剧场生态群
在北京,功能定位精细、类型多元的演出空间星罗棋布。
长安街2号,这里是国家大剧院的所在。从2007年底诞生那刻起,这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国家级剧院,成为很多艺术爱好者心中的圣殿,也成为首都北京重要的演艺地标。
“打造‘演艺之都’取决于剧院、艺术团体、艺术家和艺术活动等诸多因素。而其中,最基础的条件便是有剧院、剧场的存在。”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李志祥说。
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国家级艺术殿堂,以首都剧场为代表的话剧演出重镇,以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为代表的顶尖戏曲舞台,以天桥艺术中心、保利剧院、北展等为代表的演出场所“知名品牌”,以鼓楼西剧场、繁星戏剧村等为代表的小剧场圣地,共同构成了北京成熟且有活力的剧场演艺生态群。
近年来,结合城市空间特点,北京着力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开展特色演艺群落建设,推进演艺新空间探索,剧场建设按下加速键:拥有百年历史的吉祥大戏院、正乙祠重张启幕,与世界一流歌剧院比肩的中央歌剧院剧场开门迎客,承载了几代北京记忆的大华电影院转型为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精彩启幕等,为各类演艺活动的生产表演提供“大展拳脚”的空间。
会馆承载多样地域文化,是历史留给北京独特的文化遗产。2021年下半年,北京提出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湖广会馆、颜料会馆、福州新馆等一批会馆先行先试,将京昆梆子等折子戏,变脸、猴戏、魔术等沉浸式民间艺术表演引入会馆,“会馆有戏”红火起来。
“将会馆打造成为新型演艺空间,不仅可以让传统戏曲‘活’起来,让观众离戏曲更近,沉浸式感受都市生活中的传统艺术,还可以激发戏曲创作、表演的创新。”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表示。
艺术星火处处点燃。除了市中心之外,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填补顺义区综合性高端文艺演出场馆空白的顺义大剧院,将艺术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城市副中心剧院、北京国际儿童艺术中心……一艘艘“艺术之舟”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里扬帆起航。
艺术从不设限。近年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演艺新业态不断出现,演艺新空间、特色文化空间等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在高规格、专业剧场不断落成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演出走出剧院大门的围墙。烛光音乐会、室内乐、脱口秀、魔术剧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表演形式,走进商圈、走进景点,拓展着剧场艺术的边界,不断融入城市的血脉。
“纽约有百老汇,伦敦有西区,北京也可以发展自己呈规模特色的演艺区域。北京剧场资源很丰富,未来围绕‘演艺之都’的建设,在更明确、有序的规划和统筹下,这些资源将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表示。
有力支撑▶▶
舞台艺术创作百花齐放
北京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向来是艺术成长的沃土。
“北京汇集全国优秀的艺术院团、院校及艺术家,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剧目积累,建设国内乃至国际上更强影响力的演艺之都,是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定位的应有之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党组书记王文光说。
作品永远是演艺繁荣的内在支撑。高水平的创作演出团体、完整的戏剧产业链条,为北京文艺生产出大戏、出精品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北京市以精品创作为核心任务,聚焦选题、排练、演出等创作关键环节,逐步推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机制等政策“组合拳”,全链条扶持精品艺术生产。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自2016年设立起,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覆盖范围不断拓宽,推动创作活力持续释放。6年来,累计资助650个项目,资助金额达6.56亿元,累计支持推出250余部大型舞台艺术原创作品。
“对优秀原创戏剧精品的扶持力度和艺术人才的培养、对艺术创作全链条的扶持,有利于吸引全国乃至海外的优秀戏剧创作人才在京开展剧目创作,营造良好的戏剧孵化氛围。”保利文化集团董事长王波表示。
2021年,北京启动“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建设,以此带动提升全市文化艺术创作生产质量。
以2022年为例,民族歌剧《山海情》、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音乐剧《亦梦亦真》、京剧《石评梅》、评剧《蒲柳人家》、昆曲《曹雪芹》、儿童剧《花猫三丫上房了》、木偶剧《大象来了》等新作佳作迭出,为观众奉上一年四季不落幕的戏剧盛宴。
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邀请了40部精品剧目,其中既有中央文艺院团和市属文艺院团作品,又有来自上海、天津、河北、河南、浙江等多个省份的文艺院团和部分民营演出机构的作品,生动诠释了“大戏看北京”的丰富内涵。
国际青年戏剧节、中国儿童戏剧节、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老舍戏剧节、“柏林戏剧节在中国”、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校园戏剧展演等多种类型的戏剧节庆,持续为海内外优秀剧目搭建展示平台。
“打造‘演艺之都’,要鼓励内容创新,用现象级作品打响‘北京文化’品牌,通过一流水平的艺术节展和演艺品牌活动,吸引国内外优秀演艺作品。”北京演艺集团董事长赵佳琛说。她表示,发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战略优势,吸引全球经典剧目、世界著名院团等来京巡演,进一步拓宽对外文化交流范围,彰显北京文化发展的国际范儿——“演艺之都”北京,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