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险村重造 京西多个深山古村重现生机

新闻

「第一次19岁」——北京画美19岁鸟巢盛典耀世启幕 「第一次19岁」——北京画美19岁鸟巢盛典耀世启幕

9月19日,北京画美19周年庆典,在鸟巢耀世启航,释放品牌力量,开启无国界之美,与全球共同见证画美的更...

  • 9月9日-10日丨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

    9月9日-10日,北京五棵松国际摄影文化苑将举办首届胶片摄影展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 届时首届胶片摄影展开幕仪式暨第四十九届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胶片摄影文化研讨会、各大品牌新品体验等同时...

  • 热ྂ冒ྂ烟ྂ了ྂ,快来清凉谷防暑降温吧!

    热҉热҉热҉热҉热҉ 全国各地都开启了“炙烤”模式 帝都甚至达到了历史同期高温的极值纪录 热浪来袭,高温不退 清凉解暑还得是玩水 清凉谷有超多刺激、解压、凉爽、欢乐的水上体验 帮你...

  • 趣睡科技“走进8H床垫工厂”活动,拉近消费者距离

    近日趣睡科技第三期探厂活动在宁波开展,邀请粉丝走进8H床垫工厂,活动圆满成功。趣睡科技作为互联网家居品牌,采取线上销售的模式,近期邀请粉丝线下到床垫工厂参观,探厂活动作为持续开展的一项活动。一方面让...

  • 本周日、下周一,西泠春拍北京冲刺征集 艺是月拍周...

      西泠拍卖2022年度线上线下全年总成交额逾20亿元,继续以学术气质、文化视野,彰显南方艺术市场人气。衷心感谢北京藏家的鼎力支持与厚爱!2023西泠春拍定档8月初,藏品征集活动进入冲刺阶段。 2023...

  • 消夏必喝!双合盛五星啤酒C位亮相2023西城美食节开...

    5月31日晚19点,由北京区商联会、区饮食行业协会主办的2023西城美食节开幕暨消夏啤酒节在金融街喷泉广场正式启动仪式,主题为“品鉴美食,爱赏西城”,北京市领导、区领导,以及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有限公司的党支部...

商业

“爱家购房节”八城同启 助力购房者圆梦安家 “爱家购房节”八城同启 助力购房者圆梦安家

2023年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大存量房去化力度,近20城先后官宣落地“认房不认贷”等利好政策,因城施策满足居...

险村重造 京西多个深山古村重现生机

发布时间:2022/09/08 新闻 浏览:104

长长的石头护坡,沿着山势延伸开来,一栋栋新旧不一的民居紧贴着护坡,坡顶还有人在盖新的房子。“我们村现在到处在施工,100多家在重新盖房子。”9月6日,门头沟雁翅镇淤白村村委会副主任白万有说。

今年以来,包括淤白村在内,雁翅镇共有五个村启动村庄改造项目。排除村庄内外的地质险情,改造生存条件恶劣的民居。原来危险的山居,或如淤白村一样,采取除险措施,或者异地重建。这些深山里的古村,正在经历剧烈的变化。

盖房的梦,88岁老人重建院子

淤白村依山而建,村里的许多巷子,只容一辆小三轮车通过,还有不少民居建在台阶上,只容人拾级而上,没有通车的道路。

淤白村建于元代,几百年来,村民们世世代代在山间耕作,以前种玉米、大豆等,现在大多种核桃、杏树等经济作物。走在村庄里可以看到,石头是这里最常见的“特产”,青石建成的小巷、山石建造的民居、安放在空地上的巨大石碾……白万有介绍,村里的石碾安置都有规定,以前按村民小组分,每个小组至少都有一个。

走在巷子里,随处可见石块垒成的民房、院墙,有些经过修整,散发出古朴的气息,有些尚未修整,凌乱而破碎。有一处巷口,顶上横架了一座小小的石拱桥,巷子里的院落百年前还是村里最大的一户,如今居住了多户人家。许多年来,巷子的底部不断垫高,石拱桥却没有动过,成年人要低头才能穿过。

拱桥的一侧,是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88岁的曹长通正在重建院子,院子里三面有房子,两面拆除后,新建的房子正在砌墙,几个工人正在施工。

这个院子是曹长通一家的,但平常只住着曹长通一个人。儿子一家在城里工作居住,平常回来的时间并不多。

淤白村是个大村,全村五百多户九百多人,常住的只有三百多人,大部分都是老人。白万有告诉记者,村里有好几位90岁以上的老人,但常住的年轻人很少,基本都是在城里上班,甚至有些已经全家搬到了城里,把老房子留在村里。

险村的险,不只有山洪地质灾害

地处深山的淤白村不少民居建在陡坡下面,在白万有的记忆中,没有发生过山体滑坡或泥石流之类的自然灾害,但有过山洪进村的经历。

2022年,当地启动第二轮险村搬迁项目,淤白村也在其中。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平地,大部分村庄都采取原地除险重建的方案。

在淤白村,紧邻陡坡的地方,建起了长长的石头护坡,挡住了山坡上流下来的水。同时,许多古民居也开始改造重建。

“项目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涉及泥石流、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主要是除险。还有一部分涉及生存环境恶劣造成的安全隐患,比如危旧老的房屋,可能对居住安全造成威胁的,这些也要改造、重建。”雁翅镇副镇长白鹤桥介绍,根据北京市相关的政策,在2018年到2022年已经启动了一轮,当前是第二轮。雁翅镇在两轮山区险村搬迁改造中,采取先治理灾害隐患再改建的方式,已有大半个村庄进行了原地重建或改造。

白万有告诉记者,在除险工程完成后,今年淤白村启动民居重建的有一百多家,冬季来临之前基本都能完工,明年还有差不多数量的老房子也会相继重建。

记者看到,村里确实还保留着许多未拆的石头房子,大多低矮、破旧,有些房子的房檐都坍塌断裂了,显然不再适合居住。事实上,这些老房子,几乎都没人住了。

在另一个重建中的村庄芹峪村里,75岁的王淑荣告诉记者,她家的老房子,以前房顶漏得厉害,几乎没办法修理了,一到下雨就要拿簸箕往外舀水。

头等的事,盖一栋自己的新房

芹峪村同样是一个深山中的小村,相比淤白村,芹峪村所在的山坡更加陡峭,村民的房子建在一道道高台上,房屋之间的通道多是狭窄的台阶。

五十多年前,王淑荣嫁到芹峪村,第一件大事,就是盖一栋自己的新房。

王淑荣告诉记者,当时她家有两栋老房子,特别破旧,于是他们将两栋房子卖掉,一共卖了400块钱,然后又添钱盖起了自己的第一栋房子。“那时候盖房子,也是石头房子,一块砖都没有,从山上找石头,人背马驮回来。”

这栋房子里,王淑荣住了五十年,两个女儿在这里长大出嫁,丈夫也在这里离开人世。王淑荣老了,房子也老了,老到几乎无法修理。

2022年,新的山村搬迁改造项目实施后,王淑荣的房子在政策覆盖范围内,王淑荣拆了四处漏雨的老房子,在原地盖起了新房子。

如今,新房子已经完工,只等安置好家居,就可以入住了。9月6日,记者在王淑荣的新家看到,有一个客厅、两间卧室、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总共六十多平米,但在乡村,显得格外宽敞。“我平常一个人住,足够了。”王淑荣说。

75岁的王淑荣,每个月有700多块的养老金,还有土地流转的收益,在未来,还有村里集体经济的分红。在深山里种了一辈子地,她从没想过,会在75岁的时候,生活开启新的一页。

全新的房,开启了新的生活

王淑荣家上方山坡上,59岁的安德利也在盖房子。他家上下两院房子同时在盖,一个院是他父亲的,一个院是他为一双儿女盖的。虽然都不是他的,但都由他负责照看建造。

8月6日中午,工人们正在午休吃饭,安德利站在即将完成的新房子里,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院子里堆放着大堆黑瓦。位于高处的院子,地面几乎和下方的房顶齐平,工人们从上方的院子里,踩一块木板,就可以走到下方院子的房顶上施工。安德利特意给木板钉了很多横条,防止扛着重物的工人滑倒。

十多年前,安德利受过伤。当时他在城里打工,骑车上班的时候遇到车祸,腿受了伤,在床上躺了半年。那时候,他的一双儿女正在上学。

“太难了。我躺在床上,看病要钱,孩子们上学,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他说。

更艰难的是,那时候安德利住的房子也不好,接近危房,随时会出现安全问题。安德利告诉记者,当时村委会帮助他重盖了房子,补贴了9000块钱,还将他列入低保的范围。

如今,十多年后,安德利的两个孩子都已经上班,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而新的房子,对他来说,更像是一段新生活的象征。

芹峪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委委员安德国介绍,村子有200多年的历史,附近的山里,有八条沟都是他们村的,以前村民们在山沟里种田,现在基本上都种了树。这些年来,年轻人外出,留守的老人们也很难负荷山里艰苦的劳动了。

2019年,芹峪村在脱低振兴中,引进了花椒种植产业。在村里的八条沟里,种了120亩优质花椒品种,雇佣村民种植,让村民获得了土地流转、务工等多方面的收入,随着花椒开始结实,未来村民们还有一份分红做保障。

改建的村,还保留了原来的风貌

从淤白村到北京市区,大约85公里左右,芹峪村距离市区也有60多公里,是名副其实的深山村落。在过去的数百年中,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一代代在山里耕作,靠天吃饭,获取微薄的产出。

但在今天,这些深山古村,早已经不复旧貌,硬化路修到了每一户人家的大门口,都有自来水入户。还有新房子中的地暖,也改变了村民们的取暖方式。白鹤桥介绍,煤改电之后,每户人家,每个取暖季有1万度单价1毛的用电额度,采取峰谷分时电价模式。

不论是淤白村,还是芹峪村,村道小巷中,都一样干净整洁,古老的民居和现代化的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深山中独特的村庄风貌。淤白村还于2019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如今已是京郊旅游、徒步旅行等热门的“打卡地”。

不过,仍有许多东西被保留了下来,比如青石小巷、大石磨等。这些传统的元素,正在成为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留存着人们数百年来的生活记忆,也记录着村庄的历史。

“整个项目,采取的都是村民主体的原则。”白鹤桥介绍,“村民自主改造,村委会指导监督,政府规划,是这一次改造乡村的整体思路。除了房屋的外观风貌、质量、施工安全由政府、村委会负责外,其他都由村民自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村庄原有的空间布局、道路肌理等,让改造重建后的村庄,仍是那个村民熟悉的村庄,让村里居住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社会联系、文化空间。”

改造后的村庄,既是新的,也是旧的。人们可以在村里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条件,也可以保留原本村庄的生活记忆,还可以让外来的人们,感受最真实的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