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房山管控区化四社区书记牛蕊:“妈妈队”24小时待命

新闻

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微笑天使专项基金成功启动,各界共襄盛举关注健康发展 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微笑天使专项基金成...

11月3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微笑天使专项基金成功启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

商业

越秀北方丨来自国企的品牌实力,越秀地产赢得市场信任 越秀北方丨来自国企的品牌实力,越秀地产赢得市场信任

6月14日,北京土地市场再次火爆开拍。越秀地产以79.35亿元拍得海淀双新村003-1地块,此地块自推出就颇受瞩...

房山管控区化四社区书记牛蕊:“妈妈队”24小时待命

发布时间:2022/05/14 新闻 浏览:142

5月10日晚上八点,北京房山区城关街道化工四厂社区(简称化四社区)正式升级为管控区,社区进行足不出楼管理。升级为管控区,为化四社区工作团队带来了不少压力。为了通风散热,居委会的窗敞开着,四处很静,能听见里面开会说话的声音。

社区书记牛蕊,是一名“85后”,自毕业到现在,已经是她参加社区工作的第十二个年头。牛蕊说:“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顶着压力,我们也得加油干。”

24小时在线的“妈妈队”

牛蕊介绍,化四社区工作团队目前有6名在岗人员,唯一的一位男同志居家隔离,包括她在内的6名女性,组成了一支“妈妈队”,“我们是一支‘妈妈队’,家里孩子基本上都在上小学。”

4月27日,化四社区开始实施防疫措施,要求每隔一天做一次全员核酸检测。牛蕊和“妈妈队”的成员就住进了居委会。居委会空间不大,勉强能放得下几张折叠床。牛蕊说:“最开始我们睡在桌子上,后来买了几张折叠床,白天工作的时候收起来,晚上就拿出来,往地上一放,就能睡。”

化四社区的核酸检测时间,安排在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牛蕊说:“有些孩子要上网课,上班族要居家办公,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需要给足居民做核酸检测的时间。”“妈妈队”每天需要派人在核酸检测点值班,帮助医护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操作之前的准备工作。她说:“信息录入、分发防疫物资、维持队伍秩序等,这些都是我们社区在做。”

目前,化四社区组建起一支10人的居民志愿者团队,协助“妈妈队”完成社区里的消毒杀菌工作。“我们还有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居民,看到志愿者招募,也想为社区出一份力。考虑到老龄居民的身体原因,我们就设置了一些比较轻松的岗位,比如楼道秩序提醒之类的,让他们也能觉得老有所用。”牛蕊说。

“我们是24小时待命的。”牛蕊告诉记者,完成白天的核酸检测安排工作,还需要回到居委会办公室处理居民来电,有时候晚上十一点,仍旧有电话打进来。她说:“现在就是舍小家为大家,我们什么也不考虑,以居民为先,凌晨四点打来的电话,我也得接。”

信息流通顺畅的老龄社区

化四社区一共有285户居民,其中老龄人口占比几乎一半。牛蕊说:“我们这个社区是老社区,最老的三栋楼是1964年建的,最新的楼也有三十多年的房龄了。社区里老人偏多,所以在做社区工作的时候,这块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

早先,化四社区就常开展社区活动,牛蕊认为最骄傲的活动,就是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她说:“疫情之前,我们就经常举办一些老龄活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以便于及时收到社区活动的消息。”

以往打下的基础,为这次疫情信息互通帮了大忙。牛蕊表示,如今社区里的老年群体,基本上都会使用智能手机。她说:“他们能及时收到我们的消息提示,也会使用接龙功能,帮助我们社区工作人员整理居民信息和掌握情况。”

和老年群体打交道,牛蕊在以往的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她表示,解决老人情绪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所在。牛蕊回忆:“我们通知升级管控区之后,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就找到我们,她说想买一袋面。据我们了解,她家里已经有一些面,蔬菜车还没来,但她执意要买面,后来我们和外面沟通,帮她把这袋面带了进来。”

牛蕊认为,一袋面,其实是老人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对于老人的执意要求,也表示理解。“这不是物资的问题,而是她需要寻一个安心,我们不仅仅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判断,还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需求。”

“手上的伤口一直不见好”

化四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居家人员的食物和日用品需要由社区的工作人员亲手送到家门口。4月29日,牛蕊骑着电动车,为居家人员送物资的时候,不慎摔伤,她的脸上、手和大腿均有伤口,经过简单包扎,她又回到了岗位上。

牛蕊说:“现在脸上的伤口好得差不多了,就是手上的伤,白天一直穿着防护服闷着,反反复复不见好。”伤口没好,手上的活儿也没停,一位居民志愿者是这么评价牛蕊的:“牛主任什么都做,做核酸的时候她在,送菜倒垃圾的时候她也在,每件事都是亲力亲为。”

在牛蕊看来,做社区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碰到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她说:“有时候会觉得很委屈,我们真的已经拼尽全力了,却还是有一些声音,那时候就要做自我疏导,去听听大多数居民的声音,他们的支持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就是这样,助人自助。”牛蕊说,把居民当家人看待,是她从业以来一直坚定的工作理念,十余年的工作经历,让她从女孩成长为社区工作的一把手,她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更坚强了,不管遇到多难的困难,我也不退缩。”

睡在折叠床上的夜晚

晚上八点,牛蕊刚刚结束在核酸点的值班工作,回到居委会,椅子还没坐热,社区电话又响了。满打满算,今年已经是牛蕊在化四社区工作的第十年了,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也给她打电话加油,她说:“我有信心,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战胜疫情。”

夜深了,化四社区的6位妈妈挤在居委会办公室不大的空间里,工作了一整天,她们强撑着睡意,互相分享今天的工作内容。牛蕊说:“我们会把自己今天的工作做一个分享,或者倾诉下遇到的难题,互相宽慰。”轻轻翻身,折叠床就会发出咯吱的响声,“妈妈队”的夜谈还未结束,泪水在同伴轻声的安抚中化解。

“仔细想来,居民有疑问,第一时间就想到我们,这是我们成就感的来源,证明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牛蕊丢掉声音里的疲惫,“期望社会多关注社区工作者,不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有多困难,多需要被看见,而是我们希望多一点理解,多一些互相成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