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温馨提示:甲流来袭,家里备的连花清瘟很好用!
2月中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流感型别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根据国家流感中心2月2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一周继续上升,数...
-
2022西泠秋拍定档,2023西泠春拍津京征集启动
据西泠拍卖官微消息,因故延期举行的西泠印社二〇二二年秋季拍卖会,将于2023年3月13日至17日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盛大启幕。 本次西泠秋拍共推出27大专场,4500余件拍品,门类齐全、精品荟萃。在延续西泠拍卖...
-
全新ICON“热潮APP”来袭 打响《中国热潮音K歌大赛》...
2023年新年伊始,由【热潮APP】举办的《中国热潮音K歌大赛》已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基于好听、好玩、好看三大核心,召集爱唱歌、会唱歌的小潮咖,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全面联动,形成多元跨界组合,带动全民参与,发起一...
-
2022服贸会中国国际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圆满落幕:中...
9月2日-4日,中国国际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养老领域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积极应对老龄化、健康中国的议题,共...
-
世界小姐秦泽文职业简历:离开投行,境外从事数字...
近日,安信证券原分析师秦泽文将作为中国区代表角逐本届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的消息引起了广泛传播。 据悉,秦泽文于2020年加入安信证券,担任安信证券研究所计算机行业分析师助理,其所在团队曾为财富计算机行...
商业
-
东方新天地高品质服务获赞誉
近期,东方新天地在2023北京商业品牌大会中荣获北京商业品质服务品牌,代表了北京商业服务的“天花板”。作为北京购物中心的先行者,东方新天地一直坚持高品质精英化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标准,为品牌搭建形象展示、开...
-
从连花清瘟的科研数据 管窥其抗甲流疗效
创新中药连花清瘟自“非典”研发以来,系统地开展了多项规范、严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围绕甲流等不同类型的患者对产品疗效进行了循证医学研究,获得了全方位、扎实可靠的科研证据支持。 1、Ⅲ期临床研究,显...
-
新加坡航空3月起将执行北京、上海、广州 每日往返...
新加坡航空公司(简称:新航)将于2023年3月1日起,逐步加密北京、上海、广州往返新加坡的客运航班。新航在北京往返新加坡航线上将从原来的每周3班增加至每天1班,上海往返新加坡航线上将从原来的每周4班逐步增加...
-
马丽助阵!完达山乳业新国标系列奶粉发布会亮点纷呈
2023年2月25日,以“新国标之上,完达山六维硬实力”为主题的北大荒完达山乳业新国标系列奶粉发布会在广东省清远市盛大召开。会上,完达山乳业推出九大焕新升级的新国标产品,现场更有备受欢迎的电影明星马丽现身助阵。...
-
国际传播影响力功勋艺术家-肖宗林
肖宗林 1953年出生于闽西清流。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客座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特聘专家,中国书画家协会副 主 席,哈佛艺术学院荣誉院士,香港特...
冬奥先进个人甘亚弟:在主媒体中心为“动态闭环”探路
发布时间:2022/04/23 新闻 浏览:86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9.8万平方米的主媒体中心,容纳了近万名来自境内外的工作人员。去年9月开始,这里迎来了第一批境外转播商,在各场馆中率先启动“小闭环”。
“小闭环”没有先例,让密接者与普通人一同正常工作,在常规防控中也从未有尝试。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医疗和防疫副主任甘亚弟带领公共卫生团队7名成员共同制定场馆防控方案,解决了诸多防疫难点。
4月19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北京冬奥组委总结表彰大会召开,甘亚弟受到先进个人表彰。
主媒体中心的“动态闭环”
今年1月,甘亚弟的爱人结束了在内蒙古的支教,回到北京。一年半未见,两人匆匆在家务上进行了“无缝衔接”,来不及拉拉家常,甘亚弟便正式进入了为期72天的冬奥闭环管理。
在此之前,他已在冬奥主媒体中心工作了四个多月。
甘亚弟是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21年8月16日,甘亚弟作为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医疗和防疫副主任,开始了大兴、朝阳两头跑的生活。
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主媒体中心,是北京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家(地区)奥委会官方信息的发布中心,也是媒体服务总汇和媒体交通中枢。当进入赛时,这里要容纳近万名境内外工作人员。做好场馆疫情防控工作是甘亚弟此行的任务,第一项工作是在北京冬奥组委的整体防控政策下,参与制定主媒体中心的具体方案。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太多。
冬奥期间,主媒体中心要接待大批境外记者与转播商,在正式开展新闻报道之前,转播设施原本需要8个月时间提前搭建,由于东京奥运会延期举行,这一时间缩短为4个月,时间更加紧张。根据防疫规定,入境人员需隔离21天才能外出工作。转播商提出希望入境便能工作,以节省21天的隔离期,这意味着去年9月中旬第一批人员入境之前,场馆相关防疫方案与措施就要全部落地。
在社会面防控中,隔离期间人员必须严格封闭管理,“隔离居住闭环工作”未有先例,这让防疫团队颇有些头疼。想实现这一目标,涉及住宿、交通、场馆区域分隔、境外物品消杀、核酸检测等全流程的防疫管理,相当于在冬奥“大闭环”开始之前,率先运行一个“小闭环”,这也意味着主媒体中心将成为试点冬奥闭环管理的首个场馆。
“在同一个场馆中,闭环内的人和闭环外的人要同时工作,如何确保这个空间里不发生交叉感染,区域如何划分,空间怎样分隔,个体防护怎么执行,有很多需要明确的内容。”甘亚弟说。
南京疫情发生后,室内通风系统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一度受到外界关注。在主媒体中心,场馆里通过9米高的隔墙划分出一个一个的大型空间,并设置了多个空调机组进行对应。为了降低病毒经送风传播的风险,团队听取北京市疾控专家、空调专家等多方意见,最终决定按照空调机组供风范围来划定闭环范围。举例来说,最初入境的工作人员,在一个有独立供风循环的大空间中搭建设施,这一空间被划为闭环,其他空间则是环外。而随着不同批次人员相继入境,施工范围有所不同,闭环也随之调整。从去年9月到赛前,这种“动态闭环”调整了四次,有313名转播人员在闭环内正常工作。
这期间还要考虑许多细节问题。譬如,闭环内外空间虽然独立,通道却相互联通、存在重合交叉,人员进出的流线要尽量分开;有重合的空间,需要设置硬隔档,隔档的高度还要考虑人员身高、飞沫传播等特点确定。在制定方案期间,甘亚弟在场馆内进行反复踏勘,敲定出入口设在哪里、隔墙打在哪里、哪里需要封闭,每天要在场馆内转上七八公里路,对每扇门都烂熟于心。
让密接者进场工作
甘亚弟介绍,主媒体中心的另一个特点是人多、物多,对防控提出更多挑战。
常规管理中,密切接触者要在集中隔离点接受封闭管理。但入境人员因同乘航班或共事,发生密接的情况相对较多,如果全部隔离,对他们的报道和转播将造成影响。因此,场馆制定了针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方案,让他们也能进场工作。
与之相对的,是如何确保普通人和密接者共同工作而不感染,需要防控举措跟进。密接人群乘坐的车辆、落客的地点、流线、用餐区等,都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场馆的公共区域每天要开展预防性消毒,增设感应式手消装置;团队与新冠联络官充分沟通,并要求密接者严格佩戴N95口罩、与他人保持2米距离。据统计,最终有513人次密接者在场馆正常工作,工作人员未发生一例感染。
除人员外,入境物资的风险也要考虑在内。
开赛之前,约400个集装箱的物资入境,一部分货物没有经过主物流中心消毒,直接从港口运抵场馆。对这批货物,要分别制定入场流程和管理方案,并进行消杀和核酸采样。这些货物多为电子产品,贵重而脆弱,甘亚弟在制定策略时,也要考虑这些情况,调整传统的喷洒消毒方式,改为擦拭消毒。
经过4个多月的前期准备,1月4日,主媒体中心启动试运行,甘亚弟正式进入大闭环。前期诸多规则尘埃落定,工作重心变为指导和检查各项举措,使其切实落地,每天还要处理接到阳性检测结果、在场馆内管控阳性人员等新情况。一直到冬残奥会顺利闭幕,甘亚弟的冬奥保障工作才全部结束。
被年轻的冬奥志愿者打动
甘亚弟是在意外中加入冬奥保障队伍的。2021年7月以前,甘亚弟负责大兴区的社会面防控等工作,参与处置突发疫情,执行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指导等任务,每天忙碌于疾控、隔离点、社区之间,感觉冬奥离自己很远。
2008年,甘亚弟也曾参与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保障,当时开幕式团队在大兴有彩排基地,甘亚弟作为外围保障人员,在基地进行症状检测、健康宣教、防蚊防鼠等工作,压力不大。这次的冬奥保障是全新的体验,场馆防控方案从无到有,消毒消杀、核酸检测、流线设计、人员管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到,过程中还要与各单位沟通对接。“难度很大,但对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甘亚弟说,那段日子,每天早上五点多从大兴家中出发,晚上九十点从朝阳返回,周末节假日也都在工作,状态忙碌而充实。
回首整个冬奥,给他带来最大触动的还是场馆的大学生志愿者。
主媒体中心有10名防疫志愿者,都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和甘亚弟女儿一般大。“在我眼里,他们还都是小孩,好像还不到担事儿的年龄。但是他们很独立、很细致,又很能吃苦,帮了我们很多忙,我很惊讶。”甘亚弟说,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经手了21万件防疫物资,汗流浃背地搬运发放,也曾在寒冬的户外维持核酸检测秩序,让他非常感动。
回家之后,他将这些志愿者的故事说给女儿听,希望女儿也能向同龄人学习,传承北京冬奥精神,在新时代下勇于担当、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