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动物园繁育的24只小鸳鸯,带着科研任务来到副中心绿心公园

新闻

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微笑天使专项基金成功启动,各界共襄盛举关注健康发展 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微笑天使专项基金成...

11月3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微笑天使专项基金成功启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

商业

创新、改革与引领,这是突围与新生的“汾酒答案” 创新、改革与引领,这是突围与新生的“汾酒答案”

“当前的产业变局下,要在产品价值和市场价值上创新,要在工艺传承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创新领先,要以广大消...

动物园繁育的24只小鸳鸯,带着科研任务来到副中心绿心公园

发布时间:2021/07/10 新闻 浏览:264

7月8日上午,24只小鸳鸯从十三陵繁育研究基地出发,来到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野化放飞。小鸳鸯出生仅45天,是由北京动物园采用人工巢箱招引技术、人工孵化繁育成活的。“它们将带着科研任务放飞。”北京动物园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崔多英说。

城市绿心公园,北京动物园工作人员放飞了24只人工繁育的鸳鸯。

当天上午9点多,北京动物园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抬着4个小箱子,来到绿心公园福泽湖。福泽湖位于公园东南部,这里水面宽阔,水草丰美,睡莲幽幽盛开。箱子打开后,经过长途跋涉的小鸳鸯看到眼前美景,愣了一会儿,试着探了探头,突然扑腾着翅膀飞了起来。扎入水中后,鸳鸯扎堆儿在莲间嬉戏,平静的湖面顿时增添了几分灵动。

据崔多英介绍,放飞前技术人员为鸳鸯进行健康检查、环志、佩戴GPS跟踪器。接下来的3天,技术人员将实地跟踪观察监测,之后每月进行1次实地观察监测,收集科学数据。未来,公园将采用GPS卫星跟踪和野化放飞地现场直接观察法开展科学监测,观察放飞鸳鸯对野外栖息地的适应和存活情况。

鸳鸯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雁形目鸭科中的小型鸭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由于栖息地破坏、人类干扰和非法捕猎等原因,国内鸳鸯种群数量一度降至1500对-2000对,曾是北京地区罕见的“旅鸟”,百姓很难看到。2009年调查显示其不足100只,未有繁殖记录报道。

据北京动物园副园长张成林介绍,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支持下,北京动物园从2009年起,着手开展鸳鸯的繁殖生态学、栖息地选择与利用、食性与采食行为、迁移与扩散等科学研究,攻克了鸳鸯人工繁育技术、鸳鸯人工招引技术、鸳鸯野化放归技术,创建了野生鸳鸯种群复壮技术体系。同时,连续10余年向北京城市公园和郊区河湖水域地区野化放归人工育幼的鸳鸯,共计300余只。

据2020年底调查,北京地区野生鸳鸯种群数量已上升到600余只,已经形成稳定的野生鸳鸯种群。鸳鸯种群复壮相关技术体系被国内外动物园、园林绿化和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广泛借鉴和使用。